國際銳評:投資A股已成越來越多國際資本共識

本週一(23日),標普道瓊斯指數將中國A股正式納入標普新興市場全球基準指數的決定正式生效,同時生效的還有富時羅素將A股納入因子從5%提升到15%。此前不久,明晟將A股納入因子從10%提升至15%。至此,國際三大指數公司全部對中國A股拋出“橄欖枝”,這充分證明,中國資本市場和中國經濟的吸引力不斷增強,投資A股已成為越來越多國際資本的共識。

 

在國際三大指數公司背後,是管理著全球約40萬億美元金融資産的投資者,他們有著迫切的投資需求。國際指數公司將中國A股納入或提升納入比例,將使被動跟蹤三大指數的資金直接買入A股,同時會引導資金更多流向A股。有機構測算,23日標普道瓊斯納入A股、富時羅素提升A股納入因子,有望為A股吸引超千億元人民幣外資流入,即使是被動配置的資金也將高達460億元人民幣。

 

中國資本市場之所以受到國際資本青睞,主要原因是在當前美歐等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寬鬆的背景下,中國是主要經濟體當中唯一一個貨幣政策保持常態的國家,人民幣資産的估值仍然偏低,穩定性更強,中國有望成為全球資金的“洼地”。目前,中國A股估值處於歷史低位,上證綜指市盈率約為13倍,比美國道瓊斯等全球主要股指都要低,這對國際投資者來説吸引力巨大。

 

同時,中國正在不斷推進資本市場改革,以科創板改革為突破口,加強資本市場頂層設計,進一步對標國際規則。這讓國際資本看到了中國資本市場的美好前景,增強了投資信心。

 

當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世界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在此背景下,國際資本看好中國A股,實質是看好中國經濟。中國今年上半年6.3%的經濟增長速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無論是産業結構,還是需求結構,都繼續呈現出升級趨勢,“高品質”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標識。這正如全球最大對衝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8月所説,在中國這個長期向外國投資者開放市場的國家,仍存在一個買入的歷史性機遇,“現在是時候”投資中國。

 

目前,在中國的債券和股票市場中,外資持有比重都只有2%到3%左右,這意味著外資進入中國資本市場仍有較大的空間。給外國投資者帶來重大機遇的是,中國正在不斷推進金融開放,從大幅放寬證券期貨和基金公司的外資準入限制,到原油、鐵礦石等期貨陸續作為特定品種向國際投資者開放;從滬倫通啟動、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到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限制,中國採取的一系列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準對外開放措施,不斷提升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水準和服務能力,為國際資本營造了更好的發展空間。

 

無疑,國際資本的進入也將有助於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長期資金和機構投資者佔比不足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痛點之一。境外投資者特別是長期資金進入,將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穩定性,增強價值投資的理念。今年上半年,境外投資者增持中國證券500多億美元,這不僅給中國市場進一步帶來了活力,也代表著國際資本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在全球經濟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中國資本市場以強大吸引力,印證了中國經濟的韌性、活力與潛力,給全球資本市場和世界經濟注入穩定性。投資中國、越早越好,這正成為國際潮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