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中國成就有了更深認識”——一帶一路中外媒體採訪調研行
| 編輯: 王紫微 | 時間: 2019-10-07 17:41:35 | 來源: 人民日報 |
伶仃洋上,煙波浩渺,海天一色。港珠澳大橋如巨龍伏波,飛渡天塹,氣勢如虹。
在珠江口岸,“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短期訪學班的學員們紛紛遠眺。東連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門,港珠澳大橋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是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迦納《每日寫真報》特約撰稿人埃德蒙·史密斯讚嘆道,“可以想像,中國的建設者們克服了多少世界級難題,才建成這樣一座雄偉、美麗、先進的橋梁。”
以前,從珠海到香港陸路車程需要3個小時之久。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使這段車程縮短到約45分鐘,極大便利了粵港澳三地之間的人員交流和經貿往來。“這是一項富有遠見的民生工程,讓粵港澳三地能夠拓寬合作領域、共享發展機遇,更好地實現協同發展。”利比裡亞《傳統報》執行總編輯穆罕默德·凱恩説。
大橋拉近了民心,連接了機遇。港珠澳大橋不僅是設施聯通的典範,也為政策溝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各方面互聯互通提供了更多可能。烏干達NBS電視臺高級記者約瑟夫·薩比提認為,無論是港珠澳大橋還是“一帶一路”倡議都強調共同發展等理念。“中國理念讓非洲國家獲得更多機遇,搭上中國發展的‘順風車’。”
離開途中,望著漸漸遠去的港珠澳大橋,盧旺達廣播電視局魯西齊省電臺臺長蘭伯特·恩肯迪尼薩説道:“此行,我對中國成就有了更深認識。非洲國家不僅要向中國學習新技術,還要學習中國的發展理念。以人民為中心,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希望未來非洲也能取得中國這樣的發展成就。”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07日 03 版)
標簽:
相關新聞
- 2019-10-07數説70年,中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
- 2019-10-07吳作棟:中國發展是史無前例的奇跡
- 2019-09-30崔世安表示澳門正成為“一國兩制”實踐的熱土
- 2019-09-27“中國走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一帶一路中外媒體採訪調研行
新聞推薦
- “進博之約”第八年,世界感受中國如此“確定”2025-11-06
- 中國對外開放如何“惠全球”?進博會裏找答案2025-11-06
- 台灣自媒體人走進四川閬中:感受三國文化、科舉文化,探尋古城歷史脈絡2025-11-06
- 台灣青年:我們都愛大熊貓2025-11-06
- 台灣青年參與《兩岸新發現》之“我們共同的抗戰記憶”系列節目的感受:向更多人傳播抗戰歷史與抗戰精神2025-11-06
- 驚艷大圖來了!一起“雲賞”年度最大超級月亮2025-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