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出口金額負成長的警訊

台灣出口金額負成長的警訊

 

台灣地區出口約有15%的金額是在“東南亞國協”(ASEAN)。(圖片來源:臺媒)

 

根據臺“財政部”10月8日公佈新聞稿的顯示,台灣2019年9月出口金額281.0億美元,較上月減少2.4%,較上年同月減少4.6%,累計1至9月出口金額為2,423.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5%,台灣民眾應高度重視台灣出口負成長的警訊。 

 

台灣地區是個以對外貿易為導向的經濟體,每年進出口總值皆超過GDP甚多,尤其是出口更是台灣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動能來源之一。因此,維繫出口暢旺是台灣經濟永續發展非常重要的課題之一。 

 

在台灣出口的地區中,中國大陸與香港佔台灣出口總額的40%左右,每年為台灣創造超過700億美元的外貿順差,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地區。然而,今年1至9月台灣對中國大陸與香港的出口金額卻減少6.7%。因此,台灣民眾必須思考如何讓中國大陸與香港這廣大的市場,持續成為台灣外貿的金雞母。 

 

在2008年至2016年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于2010年6月29日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2011年1月1日ECFA早期收穫(Early Harvest)生效後,台灣有539項出口中國大陸免關稅與享有通關便捷的權利,有效促進台灣這些産品對中國大陸的出口。 

 

可惜的是,自從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執政後,由於堅決不承認“九二共識”,被中國大陸認為是破壞兩岸協商的政治互信基礎,導致兩岸關係走向緊張狀態,許多攸關兩岸經濟議題無法透過協商解決,也戕害兩岸經貿正常的交流互動。所以,促進台灣出口的第一要務就是改善兩岸關係,讓雙方關係成為經貿成長的動力而不是阻力。

 

其次,台灣出口約有15%的金額是在“東南亞國協”(ASEAN),是台灣第二大的出口市場,而在當前“東南亞國協”會員經濟都快速成長情況下,如何維繫台灣對這個地區的出口暢旺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然而,今年1至9月台灣對“東南亞國協”的出口金額卻減少7.1%,台灣必須儘速思索解決之道。 

 

目前“東南亞國協”已經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s, RCEP),更積極推動“東南亞國協”加六,包含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新西蘭、印度等。如果台灣無法加入“東南亞國協”加六,享受加入這個組織所帶來的關稅減免與通關便捷,對台灣外貿非常不利。 

 

根據經濟學原理,簽署RCEP的國家彼此間關稅將大幅降低並給與若干程度的通關便捷,相互間的貿易量會增加,會有“貿易移轉效果”。相對而言,沒有加入RCEP的國家,會因為高額關稅與通關障礙,導致與RCEP成員之間的貿易額下降。台灣地區對“東南亞國協”的出口金額減少應該有受到“貿易移轉效果”的影響。 

 

而簽署RCEP的國家也會擴大吸引外資在成員國內投資,享有“投資移轉效果”。相對而言,沒有加入RCEP的國家吸收外資就相對困難,甚至本國企業會被吸引去RCEP成員投資,台塑、燁聯與許多大陸臺商到“東南亞國協”去投資設廠就是非常明顯的例子,這將造成台灣經濟空洞化的危機。 

 

目前亞洲市場,包括中國大陸與港澳、“東南亞國協”、日韓等市場,吸收了台灣70%以上的出口産品。但是目前亞洲國家簽署了眾多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包括“東南亞國協”加六等,唯獨台灣地區與朝鮮沒有加入,經濟絕對有被邊緣化與空洞化的危機。 

 

總而言之,外貿對台灣地區經濟成長非常重要,民眾要高度重視台灣今年1至9月出口金額負成長的警訊。台灣除了要強化自身産品的國際競爭力之外,同時也要改善兩岸關係與加入區域經濟合作組織,讓産品享有一個公平競爭的國際大環境,台灣經濟才有可能永續發展,再創奇跡。(作者鄧岱賢,原海基會經貿處處長) (華夏經緯網轉載大華網路報消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