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條措施”有其特殊意義 推廣需再進一步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11-06 11:01:36 | 來源: 華夏經緯網 |
邵宗海 (資料圖)
2019年11月4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中央組織部等20個有關部門,公佈了《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為 “26條措施”),並宣佈自公佈之日起,“26條措施”就開始施行。
以作者在公佈當日傍晚接受新華網、環球網訪問時所作的説明,已清楚的響應了媒體問到“何以31條才公佈不久,又有26條的推出”的意義所在。作者是認為:鋻於上次的“31條措施”公佈後至今,這中間尚經歷了習總書記在今年1月2日的重要講話,以及十九屆四中全會的決定,這些重大政治意義的指標性內容,需要再一次補進到惠臺措施,才能夠更完善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加上“31條措施”實施之後,可能也發現有些措施的確需要加強或補充,因此逐一的把新的條款內容重新研議後再予以推出,以繼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台灣企業提供更多同等待遇。作者當時持此論點是有其可以用來左證的地方,譬如説,在“26條措施”本次公佈之時,除了“條文主旨”之外,尚將26條每一條都“逐條解讀”,以便讓閱讀者能一次就清楚了解。而比較上一次“31條措施”公佈的時候,並沒有每條之後有附帶“逐條解讀”,這也正好説明,本次發佈之時已有針對上次措施需要加強或補充之處,作了完善的調整
其實,也早在公佈之當晚,作者也曾提及,“惠臺措施”絕對不會在“31條措施”與“26條措施”先後公佈之後就畫上句點。因為為了吸引更多台灣同胞今後能來認同中國大陸,並願在大陸與台灣之間,作出更多促進兩岸走向統一的貢獻,加上兩岸的情勢也會因這種良性的互動與交流,會産生更大需求要提升“惠臺措施”的內容,因此一連串帶有“數字”的“惠臺措施”會在今後陸續出爐。這樣的點評,也在第二天上午得到國臺辦主任劉結一接受台灣聯合報專訪的證實。劉主任特別強調,國臺辦以後還會繼續針對臺胞具體需求,在政策面幫助臺胞創造機會,26條之後,惠臺措施是不會停止的。
這種適時的為臺胞需求而作出的“內容調整”與“政策持續”,正好説明瞭北京對臺胞服務的政治意義,它的重點正好可放在“繼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以及“為台灣同胞台灣企業提供更多同等待遇”這二項強調上。這項措施發佈後被台北當局的抨擊為“統戰手法”、“名為惠臺、實則利中”,或認為這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行動方案,甚至斷言是企圖介入影響台灣選舉,可能在邏輯上及實際上有很大差距。在本文中可以提出非常簡短的説明,便可澄清這樣的誤導:譬如説,大陸對台灣居民提供“可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或“提供更多同等待遇”,竟然可被形容是“統戰手法”的話,那麼民進黨當局對今後來自台灣以外任何一個地方所施予給它的優惠方案,能否一律以“統戰手法”來形容?或進而全部予以拒絕?甚至對美國國會最近一連串通過的友臺法案,再用到説是對台灣“統戰”而來定論?其實,一般政府最多是給予它的民眾是接受或拒絕的建議,很少見到是用不恰當的比喻來煽動民眾。
如果再看民進黨當局把“惠臺措施”與“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劃上等號,更有 “牛頭不對馬嘴”的感覺。實際上,“惠臺措施”是兩岸尚未進入統一階程之前,中國大陸單邊對台灣推動的友好政策,但“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則是兩岸進入統一談判進程時,中國大陸單邊對台灣提出的方案,雙方並可對此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因此,顯然在時間點與時程上,兩者是有很大的差異,但民進黨當局卻很用心的把A説等同了B,如果不是刻意來醜化或扭曲北京的善意,那麼就是用“愚民手法”操弄了台灣人民。
雖然説,《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前後已公佈了“31條措施”與“26條措施”,但對台灣民眾來説,可能鋻於兩岸畢竟隔絕了多年,在文化理解上産生了混淆總是難免。有時對大陸一些政策上的用語,台灣民眾不能立刻作正確的理解,在過去兩岸交流的過程裏,也曾經有存在過的例子。因此,如果大陸希望台灣民眾能清楚的了解二次“惠臺措施”的真正用意,作者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希望把以前的“31條措施”、與現在的“26條措施”,換成用台灣用詞或語氣的“逐條解讀”台灣版再來説明。我們必須了解的是,閱讀的人不是僅只針對已經決定要來大陸發展的臺青、臺胞、及臺商們,而是要廣泛的投向所有台灣的居民,不管他最終來不來大陸,但一定要他們了解到這份措施的用心及善意,唯有這樣的做法,兩岸的融合才能水到渠成。
其次,對台灣居民的倡導,必須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族裔、不同職業、以及不同性別的族群,採取不同的網絡,不同的媒體來進行宣傳與説明。其實,中國大陸有很多的企業,如淘寶網,早已採用了一些不同於當局的管道或方式,來推銷他們的産品,而它成功的案例,可以提供參考。對涉臺系統來説,只要有此慨念,就可帶動所有地方上的臺辦,把一份台灣版的“惠臺措施”製作,除了電子或平面的媒體,以及網站之外,若尚能對已來大陸發展的臺青、臺胞、及臺商,或經過交流而認識的台灣朋支,透過推銷方式把“惠臺措施”介紹到台灣去,可能收到的效果是長期的。作者 邵宗海 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前台灣政治大學教授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新聞
- 2019-11-06惠臺“26條措施”讓在川臺胞擁有更多獲得感
- 2019-11-06大陸“26條措施”,島內民調真相了:八成網友認為“真有實質優惠”
- 2019-11-06陸委會攻擊“26條”暴露其陰暗心理
- 2019-11-06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兩岸産業融合發展大潮勢不可擋
新聞推薦
- 兩岸同胞互致祝福同賀新春2025-01-27
- “‘兩山’理念”綵燈亮相台灣南投2025-01-27
- 跨越海峽的團圓 八旬母親的特別壽宴2025-01-27
- 台灣寫真:圍爐年菜——舌尖上的美味與鄉情2025-01-27
- 又是一年春運時 兩馬“小三通”聯通馬祖同胞回鄉路2025-01-27
- “兩岸一家親 歡喜過大年”在津臺胞新春聯誼活動在天津寧河舉辦202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