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産1365公斤!長江中游雙季稻産量創新高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11-21 10:33:21 | 來源: 新華社 |
超級稻高産,眾所週知,但它好吃、綠色嗎?20日,記者從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團隊主持承擔的“十三五”國家糧食豐産增效科技創新重點研發計劃——“湖南雙季稻週年綠色優質豐産增效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有了新進展:項目技術體系集成的生物和物理等非化學防治技術,不僅能大幅降低化學農藥用量,還通過結合水稻優質豐産、全程機械化等栽培技術,實現了水稻安全、優質、豐産和高效的全程綠色生産。今年,雙季稻合計均畝産1365公斤,創下了我國雙季稻産量新高。
中心副主任張玉燭介紹,團隊在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建立了萬畝超級稻工程化示範區。其中,雙季超級稻模式示範面積2500畝,早稻種植的是高産品種株兩優819和株兩優173;晚稻則選用了高産國標二級優質稻品種Y兩優911。“示範片水稻種植,以赤眼蜂防治水稻蟲害為主,配套了扇吸式益害分離誘蟲燈保益控害、稻田天敵保護及生境調控、合理補施有機肥、輔助生物農藥防病及生物肥防草害控制等技術,全程都是綠色生産技術體系。”
據悉,在今年7月和11月湖南省農學會組織的早、晚稻現場測産驗收中,早稻均畝産591.7公斤,晚稻均畝産773.3公斤,兩季稻合計均畝産1365公斤,創造了我國雙季稻産量新高。這一“成績”,比普通雙季稻高産區增産約30%,比湖南雙季稻均畝産增産約50%。與此同時,示範片節肥、節本、經濟生態效益也尤為顯著。據計算,早稻畝均比大面積增産259.7公斤,每畝增收623.3元。晚稻每畝均産比大面積增産290公斤,每畝增收730.8元。兩季算下來,每畝增收1354.1元。
標簽:
相關新聞
- 2019-11-19糧豐天下安 紀錄片《中國糧的奇跡》開播
- 2019-10-18聯合國舉行世界糧食日活動 全球超8.2億人仍缺吃少糧
- 2019-10-18中非合作助力非洲早日實現“零饑餓”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