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製造業生産“連二黑” 全年負成長恐成定局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11-26 11:12:59 | 來源: 新華社 |
臺當局經濟主管部門25日公佈10月工業生産指數為113.54,年減2.92%;佔比最大的製造業生産指數年減3.27%,連續兩個月負成長。該部門表示,最後兩個月製造業平均得有6.5%以上的高幅度成長,全年才有望回正,因此全年負成長恐成定局。
綜合島內媒體報道,由於去年10月創下歷年單月新高紀錄,基期較高,加上傳統貨品持續疲弱,10月工業生産及製造業生産指數如預期呈現負成長。
受全球經濟成長走緩影響,今年外銷訂單及工業生産表現多不如去年。以行業細分觀察,積體電路生産年減1.91%,主因是儲存器市況仍淡、生産續減;液晶面板及組件業年減8.34%,主因是大陸面板産能持續開出,終端市場需求仍疲;電子電容器亦因配合客戶庫存調整而減産。
台灣經濟研究院同一天發佈“景氣動向調查報告”顯示,台灣10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92.37點,較上月修正後數值減少2.22點,連續兩個月呈下滑態勢;服務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89.04點,連續三個月下滑;營建業則較上月增加5.07點,升至103.01點。
專家分析説,儘管傳統産業出口與接單表現較9月佳,使得傳統産業廠商對當月景氣看法有轉好,但整體改善幅度有限;部分電子資通訊産品報價持續走跌,也使得電子零組件廠商看壞當月景氣的比例增加。服務業方面,受惠于假期出遊消費需求,加上百貨公司週年慶陸續登場,均有助於拉抬業績表現,車市、股市交易也相當熱絡;整體而言,零售業與證券業廠商看好當月景氣,不過對於未來半年景氣看法仍偏向保守。
另據臺當局金融主管部門日前公佈,截至10月底,全臺公司首次公開募股(IPO)家數31家,比去年同期減少近四成。統計顯示,2015年至2018年,台灣上市櫃公司IPO家數依次為58家、61家、44家和62家。然而今年,加上已經核準即將掛牌的9家,仍只有40家,表現不理想。新華社台北11月25日電(記者趙博、彭培根)
相關新聞
- 2019-11-22蔡英文炒作的臺商回流資金到底是怎麼回事?
- 2019-11-22兩岸海運物流愈加便利 馬尾對臺海運快件暴增
- 2019-11-21龐建國:民進黨讓台灣經貿沒了出路,走向邊緣化
- 2019-11-20“7千億”原來是“0元”!蔡英文還要吹破多少“牛皮”?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