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財:“26條措施”可望強化大陸認同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19-12-06 11:20:48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中國台灣網據觀察月刊消息:日前由國臺辦等20幾個相關部門,共同推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下稱26條措施),並自公佈爾日起施行。這26條措施內容涵蓋臺商投資,同時也提供台灣民眾多項與大陸民眾“擁有同等待遇”的權益。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指出,26條措施是為讓更多台灣民眾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胞臺企提供更多同等待遇。制定26條措施是為貫徹中共總書記習近平1月2日的講話精神:“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讓更多台灣同胞能率先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胞臺企提供更多的同等待遇”。
台灣輿論多半認為26條措施是31條措施的具體化、細緻化、實務化,持較正面的觀點,但民進黨當局動用“府”“院”黨批判26條措施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行動方案”,意圖影響台灣“大選”。
台灣民眾對26條措施的認知頗為分歧,究竟是“一國兩制行動方案”抑或提供“同等待遇”便利措施,呈現兩極分化現象。
依據《聯合報》的民調初步結果指出,11月17日針對“大陸對臺再推26條措施,讓臺企參與大陸科技創新、共享經濟發展,蔡當局回擊是“一國兩制台灣行動方案”,回答“同意,26條措施恐怕是變相的“一國兩制”1776 票;回答“不同意,26條措施可讓臺商臺生就學就業更方便”1884票。但“兩岸政策協會”公佈的民調顯示,僅有30.3%的民眾認為26條有助於提升台灣權益、促進兩岸經濟交流;不贊同的為41.5%,無明顯意見者達28.3%。
由上述民調結果可知,意識形態傾向藍營者大致認為,26條措施是給予台灣同胞“同等待遇”,高於“一國兩制行動方案”,而傾向綠營者則認為它是“統戰作為”高於“權益維護”。
強化對大陸友善認知
事實上,31條措施出臺時,台灣的民意也很分歧。民進黨當局曾批判31條措施是“名為惠臺、實為利中”,並提出39條因應措施。“台灣民意調查基金會”的民調指出,41.9%民眾認為惠臺措施是“統戰作為”;30.1%民眾認為是大陸“善意表示”,負面評價大於正面。然而《ETtoday新聞雲》的調查指出,68.5%網友認為這成功拉攏台灣人心;高達72.7%的網友表示認同;52.6%網友想要去大陸就學、就業、創業或生活,則是正面評價大於負面。
《遠見雜誌》調查更指出,31條措施強化台灣民眾對大陸當局的友善程度,且民眾認為蔡英文在兩岸關係的應變能力信心不足,高達68.5%受訪者表示沒有信心。值得關注是,在18至29歲世代,10年前調查顯示“不友善”的比例高達50.8%,到2018年則下降至39.8%。
從《遠見雜誌》以上民調可發現,台灣正面臨一大隱憂與三大警訊。“一大隱憂”是指台灣人才的流失。
“三大警訊”包括(1)民眾對政府應變能力信心不足。近七成的受訪者表示,對蔡英文當局面對31條措施應變能力沒有信心。
(2)年輕族群對大陸的認同感已發生轉變。以往被視為“天然獨”的年輕族群,在此次調查中顯示,不僅在所有年齡層中,認為大陸對臺友善的比率最高,同時高達六成是最有意願赴大陸發展的族群。
(3)高端科技人員重視兩岸關係的正向發展。桃竹苗地區為高科技的産業重鎮,這群學歷較高,又有高端技術的台灣青年,經常往返兩岸,會以更務實的視野看待對臺措施,超過半數的科技人願意赴陸發展,亦有高達四成多的科技人,認為大陸對臺措施對台灣未來有好的影響,其比例亦是冠于各領域人才。
從經社融合到化“獨”漸統
從大陸施行31條措施到26條措施可知,兩岸經濟社會交流事務已朝單方向擴展。大陸當局雖掌握了“政策話語權傾斜”的優勢,但“人才流動流失”恐遭民進黨當局批判,坐實“名為惠臺,實為利中”。故筆者建議,在人才交流上,大陸當局應多強調共同培育、共享機遇及共創繁榮,以解除台灣民眾對“單向融合”的疑慮。
總體而論,26條措施作為31條措施的具體化,可讓台灣年輕世代對大陸當局的友善程度增加,逐漸取得年輕人的認同,也挑戰了民進黨、“時代力量”年輕支持者的兩岸政策觀,進而凸顯出民進黨當局欠缺治理兩岸的能力。
無庸置疑的是,大陸當局透過惠臺措施爭取台灣民心的策略已發揮了一定效果。26條措施更可望發揮融合促統、反“獨”促統及漸統解獨的效應。
(作者係台灣佛光大學助理教授)
相關新聞
- 2019-12-05青島市促進青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施細則發佈
- 2019-12-05四川省直部門面對面共商深化“川臺70條” 擴大臺胞受益面
- 2019-12-05福建省已有逾200戶臺胞家庭申請併入住公租房
- 2019-12-02明年起,港澳臺居民可在內地參加社保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