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發現1.2億年前美頜龍類新物種

編輯:王瑞穎|2019-11-27 15:39:53|來源:科技日報

河北發現1.2億年前美頜龍類新物種

 

河北發現1.2億年前美頜龍類新物種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中外科學家26日在北京宣稱,他們在河北豐寧地區發現了一個美頜龍類新物種,對理解恐龍的演化有重要意義。研究論文發表于《白堊紀研究》。

 

據了解,邢立達團隊描述了從年代上介於德國索爾恩霍芬群島的上侏羅統地層和中國遼西下白堊統義縣組地層兩個主要化石産出地層年代之間的一個新種,産于中國華北地區的花吉營組。屬名“迅猛”表達的是這種小恐龍行動迅速,性情兇猛,種名“英良”是向收藏標本的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致敬。

 

英良迅猛龍與其它的美頜龍類的區別為一種獨特的骨骼形態,包括趾骨IV-4比IV-3長、獨特的顱後特徵組合、超長的小腿等。在系統發育分析中,英良迅猛龍嵌套在熱河和索爾恩霍芬的類群之間,對於已知的分支範圍和類群多樣性都是一個重要的補充。在地層學上,英良迅猛龍是亞洲美頜龍類中最早出現的,也是該類群中最小的物種。

 

英良迅猛龍是一種生活在早白堊世的小型肉食性恐龍,其化石並不完整,缺失頭部等位置,但從同類恐龍可以推斷,其全長約30釐米,有修長而靈活的脖子,上面長有一個輕巧的頭骨,嘴巴裏的牙齒小巧但非常尖銳,邊緣彎曲,對於比它小的動物來説是致命的武器。得益於大大的眼眶,英良迅猛龍具有敏銳的目光及較強的捕獵能力。另外,英良迅猛龍的後肢強健修長,這使它能夠突然加速去捕捉奔跑中的小動物,速度驚人。

 

據悉,科學界關於美頜龍類恐龍的棲息地偏好和多樣性模式仍然存在疑問,英良迅猛龍提供了兩個更廣泛的可能或依據:根據之前提出的反鳥類組合的多樣性,花吉營組可能保存了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中最古老的動物群,該動物群與晚侏羅世道虎溝生物群和産出其它美頜龍類的義縣組的生物組合都不同;英良迅猛龍可以成為重建生物地理和地層模式的一個有用的校準點,並估計美頜龍分支的異速生長趨勢。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