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東南發現新石器時代晚期混作農業新證據
編輯: 張旭 | 時間: 2020-01-02 16:26:03 | 來源: 新華網 |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獲悉,青藏科考隊近期對西藏東南部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開展局部考古發掘時,首次在該地區發現了麥類、粟類等混合農作物。
立定遺址位於西藏林芝市尼洋河和雅魯藏布江交匯處。在2018年11月開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期間,該遺址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文物研究所等多家單位組成的藏東南人類活動遺跡及生存環境調查隊發現。經初步確定,該遺址為西元前兩千紀時期,屬於西藏東南部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據悉,為進一步厘清遺址性質與延續時間,今年11月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該遺址開展了正式的考古發掘。目前已發現兩道石墻,一條西北、東南向水溝,出土了陶器殘片、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針、陶紡輪、陶珠、骨珠、動物骨骼等遺物。遺址發掘過程中,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人員採集了大量土樣和木炭,將在後期實驗室工作中進行系統的古環境DNA、植物考古、動物考古,以及遺址年代方面的研究。
西藏自治區文物研究所考古專家、聯合考古隊隊員何偉説:“這是迄今為止西藏林芝市境內發現並具有科學年代數據的第二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初期調查工作中,發現立定遺址中存在麥類、粟類等幾種農作物混合出現的現象,與此前在藏南腹心區域發現的山南昌果溝遺址等相近。該遺址的發現與發掘,不僅為西藏東南部史前遺址和考古學文化面貌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也為討論西藏史前社會生業模式、農作物的擴散與東西方交流、區域考古學文化的時空框架,以及史前時期西藏考古學文化發展序列等問題提供了重要線索。”
新華社拉薩12月28日電(記者春拉)
標簽:
相關新聞
- 2016-08-10甘肅民間收藏家展出“世量稀少”新石器彩陶文物
- 2015-12-23西藏邦嘎遺址被認定為新石器時代史前文化遺址
新聞推薦
- 海關保障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 50余批次人員物資順利通關2025-10-14
-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商務部回應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2025-10-14
- 《沉默的榮耀》熱播兩岸:以歷史之光映照“台獨”逆流的荒誕2025-10-14
- 台灣花蓮救災工作主要靠志願者?賴當局被批執政無能2025-10-14
- 《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第二期在福州發佈2025-10-14
- 忠實還原故宮30余件館藏文物 視障讀者觸摸系列出版物在京發佈202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