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過後的兩岸走向

台灣2020選舉落幕,未來兩岸走向將何去何從?來看看各家的言論。

 

周志懷:接受“九二共識”才是正道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周志懷認為,2020年選舉結果充分展現出台灣政局發展的“三溫暖”特徵。台灣民意如流水,載舟覆舟,飄忽不定,庶民政治試圖在選舉中顛覆精英政治的努力功敗垂成,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台灣前途走向的不確定性。他認為,選後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有四個觀察點。

 

第一,蔡英文是否以“漸進台獨”為己任,繼續升高敵意,堅持與大陸對立對抗?第二,蔡英文會否與基本教義派保持距離,包括她如何管控自稱為“務實台獨派”的賴清德們?第三,是否與美國沆瀣一氣,甘為美國棋子,配合美國遏制大陸?第四,是否以反滲透法切斷兩岸民間交流。

 

周志懷指出,蔡英文連任後在兩岸關係上雖面臨多種選擇,但光明大道只有一條,這就是接受“九二共識”,消除對大陸敵意,停止兩岸對抗,以實際行動逐步放棄“台獨”分裂活動,停止“去中國化”,這樣才能恢復兩岸接觸與對話協商,與大陸逐步建立良性互動,降低臺海風險。

 

周志懷認為,未來四年台灣社會分裂將進一步加劇。台灣藍綠對立、世代對立、族群對立、價值對立、階級對立將導致社會更加分裂。選舉結果表明,島內選民並未意識到選舉結果對自己的生活、特別是對未來發展前景所産生的深刻影響,危害要遠比他們所預見的大得多。台灣政黨惡鬥,輪流坐莊,自外于大陸與世界,不僅見證了經濟起飛後台灣從富裕到逐漸衰落的過程,也不斷加大了台灣與大陸綜合實力的差距,這最終只能導致台灣更加邊緣化。

 

包承柯:台灣走向取決於兩岸民眾心聲

 

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執行所長包承柯表示,“從整體上説,蔡英文獲得了相當部分中間選民的支持。”蔡英文通過製造兩岸對立、“抗中”等一系列欺騙手法,贏得了一些立場不是很堅定的中間選民的同情和支持。但欺騙是一時的,即使在這次選舉中蔡英文贏得勝利,並不能代表台灣民眾真正支持蔡英文的“抗中”政策。

 

選舉結果反映出台灣民眾希望穩定,再給蔡英文一些機會的態度,但是台灣的走向並不簡單取決於台灣民眾單方面意見,而是取決於兩岸民眾共同的心聲。“我們一方面需要冷靜分析台灣民眾的民情變化,同時也希望民進黨當局不要再在’台獨’的路線上越走越遠,如果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的話,13億大陸人民的民意也是不可忽視的,大陸民眾絕不會接受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原則界限不會突破、也不可能被突破。我們要堅持以“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為底線,積極推進兩岸民眾交流,融合兩岸民眾感情,繼續推動和落實一系列惠臺政策,使得兩岸民眾在未來兩岸走向和平統一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的成果。

 

此外,這次選舉過程中,“韓流”的崛起不可忽視。包承柯認為,韓國瑜的支持者態度非常堅定,一方面支持韓國瑜當選,另一方面堅持兩岸和平發展的勢頭。韓國瑜所代表的庶民力量,是一股不屈不饒的政治力量,他們的利益一定要被重視,如果所謂的台灣社會精英不能重視庶民的政治利益、經濟利益的話,建立在沙盤上的政治機構一定會被顛覆。

 

季燁:維護兩岸和平發展仍是主流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法律研究所所長季燁認為,此次蔡英文雖然勝選,但仍背負民進黨“台獨”黨綱,因此,在缺乏兩岸共同政治基礎的情況下,大陸不可能無原則地與蔡英文當局恢復溝通對話。在中美戰略競爭的背景下,蔡英文當局改變“台獨”立場、向一中原則靠攏的可能性也不太大。因此兩岸僵局可能會繼續存在。

 

季燁表示,大陸將依靠自己的力量,繼續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兩岸民心爭奪將繼續,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仍是大陸對臺政策的主流取向。(臺海網轉載直通台灣消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