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陶藝家陳金旺:把老祖宗的技藝在兩岸弘揚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0-01-19 11:52:51 | 來源: 新華社 |
他當過拳擊手、當過記者,10年前卻投身柴燒陶器創作,57歲的台灣陶藝家陳金旺用“不走回頭路”定義自己的多彩人生。燒制過璀璨奪目的天目盞、返璞歸真的“鐵定”系列茶壺,如今他將精力更多投注到兩岸陶藝交流中,希望將老祖宗留下的陶藝技術傳承到兩岸各地。
“兩岸之間的陶藝交流我已經做了八九年了。”在台中市沙鹿區的窯谷工坊裏,陳金旺告訴記者,“我走過南方,比如海南;也到過東北,那個地方叫遼陽。”
2019年他兩赴遼寧遼陽,5月參加遼陽市冮官窯博物館開幕展演後,7月又在當地開展柴燒講習和實地教學。
“大陸南方的陶瓷行業比較發達,東北從事這樣工作的人比較少,所以他們對陶藝的認知相對較低。”陳金旺説,現階段他在東北主要教的是如何燒窯,從基礎技術教起,下一步則準備將老祖宗傳承下來的許多釉色的燒法教給他們。
“祖先的智慧從陶藝興盛的宋朝一直傳承下來,我現在使用的技法和對在地材料的選擇使用也是傳承。”陳金旺指著窯谷所在地大肚山的紅土告訴記者。過去,台中大肚山岩礦紅土被視為低溫土,主要用來製作紅磚。陳金旺打破“低溫不能為器”的限制,嘗試以它為漿釉和化粧土製作柴燒茶器,這也成為他柴燒作品的一大特色。
陳金旺表示,大陸地大物博,不同地方的陶藝通過取材不同的土質、採用不同的燒法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內涵豐富的傳統茶文化也為不同材質的茶具提供了廣闊舞臺。“宜興紫砂享譽國際,用紫砂壺喝起茶來真的非常好。大肚山的紅土也是自有特色,因為透氣性好、石英砂含量高,適合泡發酵茶、老茶。”
2018年初,陳金旺曾將台中大肚山紅土和海南陶土融合在一起,經過4天3夜1300攝氏度的高溫燒制後,呈現出如同太陽光芒般的釉色。
今年3月,他將再次前往大陸教學,希望從觀念、技術及在地文化推廣等方面提升東北陶藝水準,將先輩留下的陶藝技術更好地傳承下去。新華社台北1月18日電(記者祁星、金立旺)
相關新聞
- 2020-01-15“墨戲春,鼠添燈”:台灣書法家揮毫迎春吸引民眾祈福
- 2020-01-14福建政協委員朱向:用中華傳統文化感染港澳臺青年
- 2020-01-10台灣如果拿掉一切中國傳統與文化,將只剩荒蕪
- 2020-01-08“尋同根 覓同源 共圓中國夢”海峽兩岸名家書畫展在廈門圓滿落幕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會見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易卜拉欣2025-04-16
- 國防部:民進黨當局對美國人予取予求禍害台灣民生2025-04-16
- 國臺辦:兩岸民眾對“台獨”打手、幫兇為非作歹深惡痛絕2025-04-16
- 香港舉辦2025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2025-04-16
- 攜手奮進 共創繁榮!中國馬來西亞人文交流活動在吉隆坡舉行2025-04-16
- 總臺海峽時評丨當心賴清德在關稅談判桌上把台灣送到美國盤中!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