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民族富強夢,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0-02-04 10:13:10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張謇,這個被毛澤東稱為民族工業不能忘的人,是我最崇敬的人。小時候,看到家鄉千年古護城河濠河之濱遍佈他的遺跡,大人們告訴我,他建造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他建造的伶工學社是全國最早的戲劇學校,他建造的南通師範學校是中國最早專門培養教師的地方等等。後來服役參軍上軍校,更知道了張謇創造的事業何止于濠河邊上的幾所學校,他是用他畢生的努力在實現一個強國夢想。每到假期回鄉,我都會到他位於南效嗇園的墓地、在他高大的銅像前站一會兒,向這位福澤南通的先賢致敬!
敬仰張謇當然不止于如我這樣的南通人。據説,胡適當年曾有意為張謇作傳,只是太忙未能實現。1930年,張謇先生的兒子張孝若依張謇《年譜》作《張季直先生傳記》,胡適欣然作序。胡適評價先生“在近代中國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失敗英雄,他獨立開闢了無數新路,做了三十年的開路先鋒,養活了幾百萬人,造福于一方,而影響及于全國。”其實,胡適與先生差了近40歲,與先生並未謀面,但,那方敬意卻躍然筆端。
説起來,張謇應該是胡適父輩的一代人。胡適父親胡傳與張謇的經歷,我不知道他們是否有過交集,但在那個中華弱亂的時代,卻有許多相似之處。
胡傳出生於1841年,張謇出生於1853年,雖然地域不同,年齡也差了12歲,但他們成長的時代正是中國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他們少時讀書聰慧,很早有秀才之名,只是後來應試之路曲折(不像胡適那樣有36個博士學位),才投入軍營作幕僚,都在幕僚任上展示才華得賞識。胡傳連考4屆未中,40歲時赴東北寧古塔投奔督辦琿春軍務的吳大澂作幕僚,以“樸勤耐苦”得吳欣賞。在苦寒的東北,胡傳寫下了《東三省海防札記》,為圍護東北邊疆提出了切實可行之措。1886年吳南下任廣東巡撫,委任胡傳“勘瓊州黎峒”,隻身赴海南島治黎。1888年,吳大澂調河道總督,胡傳又幫辦河工。1891年,胡傳累積功名奉調台灣,1893年任“台東直隸州知州”。
而張謇16歲到27歲之間,每兩年赴江寧參加一次鄉試,5次而未中。1876年在孫雲錦介紹下投奔淮軍“慶字營”統領吳長慶做幕僚,也就在這裡,張謇結識了袁世凱,兩人作為吳長慶一文一武的幕僚參與了慶軍所有重要決策和軍事行動。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日本乘機派軍艦進抵仁川。吳長慶奉命入朝平叛,張謇為吳長慶起草了《條陳朝鮮事宜疏》,並撰寫了《壬午事略》、《善後六策》為治朝提出建議,得到朝庭賞識,北洋大臣李鴻章、兩廣總督張之洞爭相禮聘,大好前程就在眼前。 然而,這時的張謇走了一條與胡傳不同的路,回通州故里,再考功名。1884年,吳長慶病故,袁世凱留朝統領“慶軍”成為朝鮮“太上皇”,而張謇則于1885年終於在鄉試中考中第二名舉人。以後,胡傳還在為吳大澂奔走于海南,及治河工地的時候,張謇則奔波于會試之路,4考而不中,直到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加考“恩科”,終於中得甲等第一名狀元。
然而,正是這一年中日“甲午戰爭”又徹底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胡傳生前最後的官銜是“誥授通議大夫、賞戴花翎、江蘇候補知府、前台灣台東直隸州知府兼統領鎮海後軍各營屯”,他應該是清代台東最後一任縣長了。在台東,他獎勵農桑,教育少數民族,整頓軍務。他的《台灣日記與稟啟》裏,記錄了他在台東的努力,看出一個有遠見的知識分子對時局的看法及改善施政的措施,但這些都因甲午戰敗而永遠無法實現了。清庭割讓台灣後,胡傳整軍備戰,將呀呀學語的胡適及妻子託人帶往大陸故里,台東成為堅持抗日最久的地區。有人説胡傳戰死沙場身首異處,有人説胡傳奉旨內渡病死廈門。而張謇目睹清庭腐朽國家衰敗,重思官場科考,他在日記中寫道“馬關約成,國勢日蹙,和憂竊嘆,以為政府不足責,非人民有知識,必不足以自強。知識之本,基於教育。然非先興實業,則教育無所資以手。”他毅然辭去官職,返回家鄉辦實業。
以狀元之身辦實業,在當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張謇克服了重重困難,把家鄉南通建成了遠近聞名的“模範縣”。然而,張謇辦實業不是為了個人發財。辦實業是為了辦教育,辦教育是為了強國家。張謇沒有囿于南通,為了國家的統一,他奔走于大江南北,運用他的影響力推動了立憲,摧生了共和。他曾經是“保皇派”,因為他反對慈禧專權。他又是中國“立憲之父”,因為他看到無憲就無以強國,他推動南北議和起草了清帝退位詔書,因為他不願國家陷入戰火之中。但他萬變不離其宗,就是要維護國家的大一統。為了國家大一統,需要強力政府,建立強力政府需要憲政和共和。只是,胡傳和張謇生活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張謇至死看到的只是軍閥混戰國家破碎。
去年到台灣,我去看了胡適紀念館,瞻仰了胡適墓地。我到台東,看到火車站前的鐵花村已是一個文創園,一條鐵花路我走了一個來回(鐵花是胡傳的字),仿佛聽到胡傳的氣息。胡傳戰死時胡适才4歲,據説,胡傳就是在台東的軍營裏為胡適開筆識字的。這父子倆都把人生最輝煌的歲月奉獻給了台灣。只是,胡傳至死沒有保住台灣,胡適則因為兩岸分裂而有家不能回。我想,這大概是他們人生中最大的缺憾了吧!
我一直在想,台東雖然有鐵花路,但在“去中國化”教育下,台灣還有多少人知道胡傳,知道胡家兩代人為台灣做出的貢獻?我的老鄉張謇,台灣更沒有人知道了。但是,強國夢一直是中國幾代人的夢想,中國人的這個夢裏也當然地包含著台灣。張謇當年在南通規劃的“一城三鎮”早已連成一片,南通已成為一個向萬億GDP衝刺的現代代城市了,而張謇對國家大一統的夢想也就差台灣這一塊拼圖了。
台灣,中國夢是從胡傳張謇他們就開始的,我們的先輩為此拋頭顱灑熱血,誰能阻擋得了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呢!(中國台灣網特約作者:且十)(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國台灣網觀點)
相關新聞
- 2020-01-16萬鄂湘呼籲兩岸同胞海外僑胞:共同努力奮鬥,共擔民族大義
- 2019-09-11臺胞:説好中國故事 讓台灣同胞實踐中國夢
新聞推薦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於強化攜手構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續星球的中巴命運共同體,共同維護多邊主義的聯合聲明2025-05-14
-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佈公告調整對原産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措施2025-05-14
- 國臺辦: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鄭重宣示祖國統一的歷史大勢不可阻擋2025-05-14
- “中國式現代化與兩岸同胞褔祉緊密相連”——兩岸專家學者呼籲台灣同胞做出明智選擇2025-05-14
- 促進閩臺交流合作 今年海交會將有四大提升2025-05-14
- 中國成功發射太空計算衛星星座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