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青:年畫輝映美好生活
編輯: 張旭 | 時間: 2020-02-10 09:20:13 | 來源: 光明日報 |
霍慶順在創作年畫
霍慶順在指導小學生創作年畫
農曆新年前的,也是霍慶順最忙碌的時候。
前些日子,每天都會有一批批的中小學生來到張燈結綵的楊柳青——這座京杭大運河邊的千年古鎮,走進聞名遐邇的“玉成號畫莊”,傾聽楊柳青年畫傳承人講述年畫裏的中國年。
作為中國民間四大木版年畫之首,天津楊柳青木板年畫以做工精湛、內容豐富、色彩艷麗聞名中外。年屆古稀的霍慶順出生於天津楊柳青年畫作坊世家,是“玉成號畫莊”的第6代傳人。他5歲就跟藝人們學習年畫製作,12歲開始跟父親學習印製木板年畫,逐漸掌握了楊柳青年畫“勾、刻、印、繪、裱”5種製作工藝,尤其在年畫印製和彩繪藝術方面頗有心得。
記者來到“玉成號畫莊”採訪的這一天,霍慶順正在給十幾位小學生展示楊柳青年畫的印刷技巧。他手把手地幫助孩子們印製出一張張年畫後,看著一張張興奮的臉龐,自己也開心地合不攏嘴。“幾百年來,楊柳青年畫的題材和內容不斷豐富,但無論如何演進,都離不開它的核心‘年’字——在我的理解中,楊柳青年畫蘊含著人民群眾不變的初心,那就是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
“在人們的印象中,似乎楊柳青年畫就是‘胖娃娃抱鯉魚’,其實不然。”霍慶順告訴記者,傳統的楊柳青年畫題材大致分為5類:兒童類、仕女類、民俗類、民間傳説類、神像類。“無論哪種類型的年畫,都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比如《趙匡胤千里送京娘》表現的見義勇為的俠義精神;《孟母斷機》闡釋的育子成才之道……”
平時沉默寡言的霍慶順,談起年畫卻滔滔不絕,因為他也有一份不變的初心——將楊柳青木版年畫這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發揚光大。楊柳青木版年畫興盛于明清,凋敝于近代戰亂年代。新中國成立後,霍慶順的父親霍玉棠創立的“玉成號畫莊”是當時僅存的楊柳青木版年畫作坊。隨著黨和政府對中華優秀民間文化成果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楊柳青年畫逐漸復興。如今,霍慶順榮膺首批“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楊柳青木版年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傳承人等稱號。在他的帶動下,兒女們也把傳統年畫製作當成了一項“大事”來做。
眼下,霍慶順正在發掘整理各類歷史文物及文獻資料,“給楊柳青木版年畫建檔立説”。他説,楊柳青木版年畫的造型方式和藝術風格繼承了我國工筆重彩畫和民間版畫藝術的特點,保留著中國古老的雕版印刷技術。它以生動而有趣的題材、優美而真實的形象、富於裝飾趣味的構圖及艷麗的色彩為人們所喜愛。尤其是年畫的內容凸顯民族傳統,把農耕社會的審美情趣和生活體驗表現得淋漓盡致,寄託著人們的希望和嚮往,成為傳統中國“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將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産不斷傳承下去,“讓更多的年輕人熱愛年畫、學習製作年畫”就是霍慶順“最上心”的事情了。
“西青區特別重視楊柳青木版年畫的傳承發展,把它作為一項文化品牌來推廣,給予我們很大的支持。”霍慶順説,他現在定期到中小學和社區去開展講座,普及年畫的知識、技藝。從去年開始,天津大學還專門開設了一門課程,請他每週用半天的時間,指導學生學習楊柳青年畫的製作。“楊柳青木版年畫工藝複雜,一般而言,完成一幅年畫的勾、刻、印、繪、裱需要歷時三四個月。每道工序都需要去精心學習、仔細體會,學年畫就像是上大學,一名楊柳青年畫藝人一生中能夠學精兩道工序就已經難能可貴了。”霍慶順説,創作楊柳青年畫要提前“打腹稿”,要鑽研中華傳統民俗,對民俗人物特徵有了深刻了解之後才能創作出佳品。“所以,學習年畫製作的過程也是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這是多麼光榮的事情啊!”
隨著時代的發展,雖然楊柳青木板年畫已不再是人們過年的必需品,但年畫中所蘊含的對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對高尚品格的褒揚,不正是體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始終不變的價值追求嗎?“過大年,可以不再張貼年畫,但年畫的精神要鐫刻在每個人的心頭。”霍慶順表示,他將在有生之年繼續普及傳承楊柳青木版年畫中的文化價值,“用年畫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記者 陳建強 劉 茜)
相關新聞
- 2020-01-14天津楊柳青畫社:走在傳統與創新之間
- 2014-08-12楊柳青年畫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