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漠視WHO命名仍稱“武漢肺炎” 專家:這是懶政行為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0-02-19 11:09:00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周小柯(圖片來源:中國台灣網)
針對台灣方面不顧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正式命名,仍然用“武漢肺炎”為簡稱一事,香港中評社日前刊發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周小柯的觀點文章。周小柯認為,台灣“疫情中心”使用“武漢肺炎”的表面理由是基於民眾容易理解,背後的動機卻是部門的利益考量,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懶政行為。在全球共同面臨病毒挑戰、合作應對疫情的全球化時代,這種小我利益的懶政行為應當休矣!
周小柯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11日在瑞士日內瓦宣佈,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為“COVID-19”,其中CO代表的是corona,VI代表的是virus,D代表的是disease,19代表的就是年份,名稱象徵著2019年發現的冠狀病毒疾病,中文可簡稱2019冠狀病毒病。根據WHO在官方推特上的解釋,命名準則由WHO與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共同商定,病毒名稱應不涉及特定地理位置、某一動物、個人或者特定人群,同時還要易於發音,且與該疾病有關。WHO表示,規範命名可以防止使用其他可能不準確或具污衊性的命名。
周小柯説,台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以下簡稱“疫情中心”)公開稱,雖然正式名稱是“COVID-19”,但基於讓民眾容易理解,經討論後決定中文仍可簡稱為“武漢肺炎”。顯然,“武漢肺炎”這一簡稱帶有強烈的地域歧視色彩,與WHO的命名準則相背離,屬於WHO所要避免的不準確或具污衊性的命名。“疫情中心”不可能不知道WHO的命名準則,既然明知為何還要故犯?
他指出,“疫情中心”給出的理由並不成立,一方面WHO的命名本身兼顧了科學性、專業性與易於發音和理解,正式名稱本身並不難以被理解;另一方面,在疫情出現時,民眾對疫情的認知理解程度因人而異,且容易受“小道消息”的影響,需要公共部門和專業機構以科學、專業、及時的方式,協助民眾客觀理性的認識疫情,開展科學防控,這也包括使用疾病的科學名稱。
周小柯認為,“疫情中心”所給出的中文簡稱既缺乏科學的專業精神,也缺乏社會的人文關懷。“疫情中心”堂而皇之地使用,給武漢人民和在武漢台灣同胞造成感情上和心理上的傷害,而且也可能帶來行為上的傷害;然而,仍採用“武漢肺炎”簡稱卻不能給社會和公眾帶來任何價值,唯一的好處是將WHO的正式命名虛化從而盡可能減少宣傳使用新名稱給自己所帶來的工作量。
周小柯表示,“疫情中心”使用“武漢肺炎”的表面理由是基於民眾容易理解,背後的動機卻是部門的利益考量。可以説,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懶政行為。在全球共同面臨病毒挑戰、合作應對疫情的全球化時代,這種小我利益的懶政行為應當休矣! (中國台灣網 陳寧)
相關新聞
- 2020-02-18西安市臺辦助力臺胞臺企防疫抗疫復工復産
- 2020-02-19蔡英文當局要為政治操弄“疫情”付出代價
- 2020-02-18抗擊疫情 成都市定居臺胞在行動
- 2020-02-18真情戰勝疫情,愛心溫暖人心 陜西臺商在行動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