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時評:加速數字化轉型應對抗疫大考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0-02-25 15:54:29 | 來源: 新華網 |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國際媒體紛紛注意到,中國正在加速數字化轉型,應對抗疫大考。這不僅有助於提高中國經濟和社會“免疫力”,更可能成為經濟長期發展的全新增長源。
國際媒體眼中,中國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數字技術應用場:法新社報道了8.5億移動互聯網消費者如何挽救零售業,《紐約時報》報道了一位盒馬鮮生騎手在武漢為線上顧客運送食物和希望,西班牙《國家報》報道了5000萬學生在“釘釘”上復課,《南華早報》報道了一家八成線下門店關門的連鎖超市如何實施數字化火線轉型……
一邊是清冷的大街小巷,一邊是火熱的線上雲端,這一“冷熱”並存的戲劇化場景,是特殊時期中國經濟數字化活力的映射,也預示其仍待開發的巨大潛力。
數字化技術和應用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中國,發揮了多層次、多維度作用。
首先,數字經濟托底作用顯著。在2003年非典時期尚不存在的網絡零售,如今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已逾四分之一。除在線零售外,雲端辦公、學習,線上觀影、看展,在線遊戲、娛樂,以及O2O外賣等在疫情期間均實現爆發性增長。
其次,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為防疫提效。對流動人員的“碼上管理”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AI演算法和雲計算縮短了疑似病例基因分析和CT影像判讀時間;在線問診、發熱門診地圖等應用程式便利病患就診;地方政府和企業採用的“數字防疫系統”在精準防疫同時加速了復工效率。
再次,數字化抗疫也實現了治理增益。和非典時期相比,中國更大的經濟規模、更多的流動人口、更多元的需求結構給現代化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借助數字化力量,敏捷治理和精細化治理成為可能。例如,疫情期間的“不見面審批”、通過數字平臺提供政務服務、通過“五色圖”等疫情地圖差異化引導復工、通過“三色碼”進行區別化人員管理等。
經濟托底、防疫提效、治理增益——在應對疫情期間,數字化增強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免疫力”。而令這一切在短時間內得以發生的前提,是非典以來中國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數字經濟的壯大,以及阿裡巴巴、騰訊等一批數字平臺企業的異軍突起。
疫情之後,對企業來説,數字化戰略不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這不僅涉及生産、物流和銷售渠道的數字化轉型,更涉及與之匹配的組織和管理的數字化轉型。對大眾來説,數字化的意義也將不僅限于網上消費和娛樂,還包括數字化學習、溝通、工作等在內的數字化生活方式。對政府來説,數字化成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必要一環。
回顧全球經濟發展史,每一次危機都可能成為新一輪發展的催化劑,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促成日本汽車業崛起,而全球氣候危機催化新能源産業大發展。危機和發展總是結伴而來,因為危機帶來變化,而變化孕育發展。
變化已經發生。從中國經濟發展階段來看,隨著人均國民收入突破1萬美元,經濟的數字化升級是中國邁向高收入階段的關鍵一躍。環顧全球,數字化轉型也將成為繼工業化、信息化之後又一次國際發展競賽的突破口。擁抱數字化,加速跑,莫遲疑。
新華社北京電 記者樊宇 金旼旼
新聞推薦
- 兩岸攜手工程創新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11-25
- 第四屆海峽兩岸(廈門)青年企業家籃球邀請賽落幕2024-11-25
- 馬龍確定訪台,台灣球迷直呼“請假去看龍哥”!2024-11-25
- 朱立倫強調“中華民族是根、中華文化是本” 馬英九12字批賴清德“新兩國論”2024-11-25
- 青春相約·逐夢燕趙——2024首屆冀臺冰雪嘉年華暨冰雪産業推介會在張家口市舉辦2024-11-25
- 臺胞“首來族”的專屬福利——福建土樓(永定)景區免票之旅盛大開啟!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