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取得新成果 科學家首次揭示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結構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0-02-27 15:42:54 | 來源: 央視網 |
央視網消息:今天(27日),國際科學期刊《科學•進展》發表了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在月球深空探測領域取得的重大發現。該研究團隊利用嫦娥四號測月雷達,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著陸區域地下40米深度內的地質分層結構,這一研究成果對於了解撞擊過程對月表的改造等具有重要意義。
測月雷達好比是一台給月球做CT的設備,嫦娥四號探測器2019年初在月球背面著陸後,玉兔二號月球車上搭載的測月雷達基於前兩個月晝期間高頻通道雷達所探測的數據,根據獲得的物性參數和雷達圖像,沿著月球車行走的106米的路徑,在深度40米的範圍內,識別出了三個不同次表層地層單元。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 嫦娥四號任務地面應用系統主任設計師 蘇彥:第一層從月表到地下12米,是一個均勻的細膩的月壤層。從12米到24米可以看出分佈著大量的石塊,這一層也是雷達波回波最強的一個部分,甚至形成了石塊層,有三個碎石堆。第三層是從24米到40米,在雷達回波上可以看出它是明暗相間的,裏面有細粒物質,也有這種分散的石塊。
國家天文臺副臺長 嫦娥四號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指揮 李春來:發現這種濺射物有很多層,每一層還不一樣,可能這個地方接受了很多次撞擊拋過來的東西,説明過去的撞擊歷史是非常複雜的。而且月球的表面經常被別的小天體砸,砸後物體就拋射到馮卡門的撞擊坑的底部,正好就記錄了月球歷史上撞擊的過程。
研究團隊介紹,這項研究工作通過嫦娥四號測月雷達的直接就位測量,首次揭開了月球背面地下結構的神秘面紗,極大地提高了人類對月球撞擊和火山活動歷史的理解,併為月球背面的地質演化研究帶來新的啟示。
國家天文臺副臺長 嫦娥四號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指揮 李春來:嫦娥四號月球車已經走了300多米,我們希望能夠走出拋射物的覆蓋地區,要是能夠走到玄武岩的地方的話,可能會更好地去認識它撞擊的拋射物的分佈和它的結構的形式。可能會有1.8公里左右的距離,我估計可能還有一年以上的時間,我們才能走出拋射物的分佈範圍。
相關新聞
- 2020-02-19通過14天極低溫考驗 嫦娥四號探測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順利喚醒
- 2019-12-202020年深空探測將有哪些大任務?探月工程副總指揮這樣説
- 2019-12-06嫦娥四號任務再獲國際獎項
- 2019-11-27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實現“雙三百”突破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