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智慧測溫、5G熱成像……多地現戰疫"黑科技"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0-03-05 12:51:59 | 來源: 經濟參考報 |
人群智慧測溫、5G熱成像、醫院“雲”掛號……疫情當前,多地出現一批防控“黑科技”,加快築牢疫情防控圈,避免交叉感染。這些“黑科技”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臨時研發上馬還存在哪些困難?未來發展空間如何?對此,記者在多地進行了採訪。
多地現戰疫“黑科技”
隨著近期各地陸續復工,寫字樓、園區等上班場所為測體溫排長隊的現象多有出現。如何既能完成體溫排查,又能避免因排隊測溫引起的病毒傳播風險呢?
近期,在四川德陽市火車站運用的智慧測溫系統就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記者在德陽火車站出站口看到,智慧測溫點由人體測溫聲光報警系統和站點計算機組成,通過人員的體溫實時呈現在電腦螢幕上。
這套系統是由位於德陽的深蘭科技四川公司提供,搭載人工智能、生物識別、熱成像測溫等技術手段,以非接觸式體溫測量方式,對大規模移動人群進行快速測溫。
深蘭人工智能(四川)有限公司總經理茍華超告訴記者,這套人體測溫聲光報警系統搭載了熱成像原理,通過非接觸式的測溫方式,對大規模移動的人群進行快速的測溫,不僅避免了交叉感染,也大幅度地提高了測溫的效率。
不僅如此,還有中國電信安徽公司推出“5G+紅外熱成像測溫”服務,提供口罩佩戴檢測、人臉身份識別、體溫實時追蹤、疫情天天報及防控聯動分析等功能,可在醫院、學校、車站、機場、商場等公眾聚集場所,在不影響通行效率的前提下,快速監測體溫;近日,合肥地鐵已于1號線合肥站、合肥南站,2號線汽車西站三大重點站口,安裝了6套由博微太赫茲公司自主研發生産的“全過程無接觸測溫安檢一體機”;由東超科技與中國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聯合推出的“無接觸式多功能自助終端設備”已在該院投入使用。自助機使用者不需要與螢幕接觸,點擊“空中成像”,就能完成掛號預約繳費等多功能自助服務……面對疫情存在的較長潛伏期、極具感染性的特徵,以及潛在感染人群的流動傳染的威脅,各種科技戰疫“黑科技”項目正在多地大顯神通。
三大困境仍存
記者調查了解到,疫情當前,各類“黑科技”緊急上馬,有助於加強疫情防控,但仍存在三大困境。
一是上游原材料緊缺。“目前,很多上游原材料廠商還沒有完全復工,導致不少原材料非常緊缺。”茍華超説,例如,他們緊急研發出的智慧測溫系統需要“黑體標定儀晶片”作為溫度參照,本來這個晶片國內生産的廠家就很少,庫存也不多,現在疫情期間就更難搶到。
二是科技物資調配難。湖南長沙市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賴守紅指出,如今全國各地的關聯性大大增強,科技産品鏈條越來越長,因此此次抗疫也增加了科技物資調配生産的難度。“比如,政府為某個生産呼吸機的科技企業保障復工,但呼吸機的配套周邊産品如電路板的信息生産企業在外地,這就給跨區域協調增加了難度。以後要改善科技行業內的一盤棋的調控,尤其是跨區儲備、跨領域的行業資源調配工作機制。”
“不能否認,由於時間倉促,很多抗疫科技産品在實際應用中還不那麼盡如人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暴露出應用場景下的缺陷和漏洞,找到了改進的方向。這是一件好事,疫情給了這些科技行業、技術一個十分珍貴的‘檢測機會’,這些産品的創新研發、探索,可以説是給企業、科技人才積累了經驗,也為下一次應對疫情提供了前車之鑒。”賴守紅説。
三是研發人員匱乏。“本來相關的科技研發人員就比較缺乏,現在很多地方沒有全面復工,研發人員就更少了,應對疫情,需要按照需求緊急研發,無形中又增加了困難。”四川一家科技公司負責人説。
將成未來智慧城市常態化發展需要
記者了解到,在疫情之後,這些在特殊時期的新實踐、新技術和新模式,或許能帶來新的發展空間,也可能改變部分社會管理模式。
“可以看到,疫情來得突然,很多高科技企業都是臨時上馬,針對疫情進行緊急研發突破,短時間涌現了一大批有效率、有效果的好産品。很好地跨界融合、創新改良,調整産品和技術路線變化應用場景,為抗疫戰場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賴守紅説,“科技創新、産品研發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我國科技各行各業能夠如此快速反應,這是我國科技行業的長足發展、深厚積累的體現,也是我國科技人才豐富、創新動力足、對市場敏感十足的表現。”
“應對疫情是不時之需,但要相關企業長期做好準備,難免會出現資源浪費、成本增加,建議政府給予企業的一定的成本補貼、政策扶持,為以後打好‘有準備之戰’。”賴守紅建議,科技部門、科技企業應該重視此次疫情展現出來的優勢産品、技術,並找到呈現出來的技術“空白”“盲點”,總結疫情應對過程中高科技産品的發展方向,在此次疫情過後有計劃地培養、扶持一系列技術攻關、産品研發,做好後續疫情的科技戰略儲備、應急方案。
此次疫情涌現出的諸多“黑科技”産品也將在未來成為常態化的智慧城市發展需要。“比如,對於大規模人群智慧測溫系統,疫情結束後,借助人工智能技術、5G網絡,也可以常態化運用於火車站、商場等地方,還可以搭載人像識別等模組,成為智慧城市管理的一部分。”茍華超説。
有關業內人士還建議,針對此次疫情中出現的“黑科技”産品,政府可以及時發佈企業聯繫服務線上平臺,第一時間了解和收集企業在疫情期間採取的防控措施和困難需求,努力為企業排憂解難。同時,加快推動創新品種加速進入審評審批綠色通道,支持第三方技術服務平臺承接防疫抗疫産品研發生産,支持防疫抗疫項目研發産業化等。
相關新聞
- 2020-03-04中國科學家實現500公里級光纖量子通信傳輸
- 2020-03-03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熱態性能試驗基本完成
- 2020-03-03我是疫苗,認識一下唄!
- 2020-03-02北斗工程全線向全球組網發起衝刺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向“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致賀信2024-11-12
- 藍廳觀察丨菲律賓出臺涉海“惡法” 包藏險惡用心2024-11-12
- 特寫:讓兩岸青年交流成為增進彼此認同的“良方”2024-11-12
- 殲-35A、嫦娥六號月背樣品、貨運航天飛機……本屆航展“亮點”紛呈!2024-11-12
- 電影出海!中國電影推動中美文化交流 為國際市場注入新活力2024-11-12
- 聯合國氣候變化巴庫大會中國角開幕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