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古籍文獻數字化提速 大批藏文古籍實現“雲閱讀”
編輯: 張旭 | 時間: 2020-03-25 20:01:28 | 來源: 新華網 |
西藏古籍普查工作人員在世界文化遺産羅布林卡開展古籍普查登記工作(資料圖片)。
新華社發(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供圖)
新華社拉薩3月12日電(記者春拉)記者從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獲悉,2019年西藏完成近6000函古籍文獻普查登記數據整理歸檔,建設完成近6TB藏文古籍文獻數字化數據庫,古籍文獻數字化保護利用進一步提速推進。
相關專家保守估算,目前我國存世藏文古籍文獻總數約在數十萬函以上,其中五成以上收藏在西藏境內的布達拉宮、西藏博物館、檔案館等重點保護單位,全區74個縣區的1300多座寺院均有收藏。
過去一年,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分別協同布達拉宮、羅布林卡管理處完成1256函和884函古籍文獻普查登記;完成山南市、昌都市、拉薩市和羅布林卡共計3445函古籍文獻普查數據的匯總、整理、錄入;完成日喀則扎什倫布寺1188函古籍文獻普查;完成532葉破損古籍文獻修復工作。
此外,為了讓這些珍貴古籍文獻真正“活”起來,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已完成167函24126葉,總量5.94TB的館藏珍貴藏文古籍文獻數字化數據庫建設。
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邊巴次仁説:“為加快藏文古籍數字化進程,改變當前古籍文獻‘重藏輕用’的局面,按照計劃,西藏自治區圖書館館藏藏文珍貴古籍文獻數字化數據庫將於近期完成建設,並與讀者在線見面,屆時將更好滿足社會大眾對數字化古籍的閱覽需要。”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西藏已普查登記18000余函古籍文獻;291函古籍成功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編纂出版《雪域寶典》等數十本系列藏文古籍普查保護成果叢書;累計修復近3000葉瀕危古籍文獻,完成14個基層古籍收藏單位條件改善項目。
西藏古籍普查工作人員在西藏日喀則市開展古籍普查登記工作(2017年6月20日攝)。
新華社記者 春拉 攝
西藏古籍普查工作人員在進行古籍文獻普查登記工作(資料圖片)。
新華社發(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供圖)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