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波“正名”來襲,老劇本、新演員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0-04-16 17:43:44 | 來源: 新華社 |
向海外送口罩是民進黨當局最近的一項所謂“政績”,“獨”派勢力興奮于“讓世界看見台灣”。但載運口罩的中華航空,從中文名到英文名,怎麼看怎麼彆扭,於是乎,綠營政客火速竄起,要求華航改名。
這一齣“正名”鬧劇似曾相識,在陳水扁時期很是擾攘喧囂過一陣。劇本是老劇本,換了一批新演員。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危機四伏的當下,這一波“正名”妖風沿襲了綠營政客和“台獨”勢力的“政治傳統”,那就是不放過任何一個謀“獨”的機會。至於這要冒多大政治風險、付出多高社會成本、多大程度上損害島內民眾利益,他們是不屑于去考慮的。
面對兇猛疫情,掌權者本應專注于防疫和紓解經濟民生之困,然綠營政客舉手投足滿是權謀算計和謀“獨”心機,眼裏哪有民間“疾”與“苦”。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説得“坦率直白”:華航機身標示CHINA,讓人誤以為是中國大陸送的口罩,“我們吃這種虧很多”。然而,真的是“吃虧”嗎?如果膽敢改名,台灣公司和台灣民眾到底要吃多大虧?有較真兒的島內媒體站出來,幫民進黨算了一筆賬。
根據媒體計算,華航改名涉及合約修改、航權重簽、變更銷售系統、申請換發各項證照、更換機身涂裝等諸多項目,哪一項都花費不菲,還不算因營運受到影響而産生的經濟損失。島內航空界人士直言,改名看不到好處,華航卻可能因此丟掉相關航權,還要賠上60年的商譽。反對之聲還質疑,華航至少四成營收來自兩岸航線,“正名”若導致這一市場丟失,損失誰承擔?由此造成的往來兩岸的臺商臺生臺胞們的不便和損失,又由誰來承擔?
其實,明眼人一看便知,鼓噪華航改名原本就是個藉口,綠營政客的根本目的是借華航改名收割政治利益。臺交通部門負責人林佳龍稱,“改名成本是其次,重點是要有台灣的識別”;“台灣基進”民代陳柏惟妄言“華航就是被斷航也要改名”。這種赤裸裸的“台獨”言論,完全自暴其不顧台灣民眾利益的險惡居心。事實是,在國際社會和國際民航組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國際現實面前,這種以謀“獨”而進行的“正名”,除了傷害台灣民眾利益之外,只會碰得頭破血流。
華航“正名”之外,綠營的幾位民代還提出“更改護照國名”。“時代力量”聲稱將推出“We Are TAIWAN護照封面設計比賽”,拉出這波“正名”鬧劇的另一條線索。他們同樣是拿“CHINA字樣容易混淆識別”説事。此舉同樣激起島內批駁聲浪,輿論痛斥“護照正名”只會引發重大爭議,製造更大問題,讓兩岸關係更加惡化,讓台灣的生存空間更加窘困。
老戲新編,換人上演,對“台獨”病態般的偏執和瘋狂一脈相承。陳水扁時期曾大陣仗搞過一陣“台灣正名”,凡公營企業機構中含有的“中國”“中華”字樣統統要拿掉,僅“中華郵政”改名“台灣郵政”一項就耗資數千萬元新台幣。借“護照正名”偷渡“台獨”同樣是老戲碼、舊唱腔,明知無人喝彩也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粉墨登場。原因很簡單,就是可以“借疫謀獨”,撈取一己私利。
“台獨”再怎麼變換手法,也難逃註定失敗的結局。可嘆的是,台灣經濟社會還能經得起多少虛耗?
相關新聞
- 2020-04-15無腦民進黨,偷雞不成蝕把米
- 2020-04-15擦亮眼,和我們激烈對罵的可不是“泰國網友”!
- 2020-04-14臺專家:“台獨”死路 該思考和平統一空間
- 2020-04-13人民日報:“以疫謀獨”是妄想
新聞推薦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赴廣東、福建看望慰問臺商臺胞2025-01-24
- 活力2025:兩岸經濟交流繪新卷,融合發展踏新程2025-01-24
- 氛圍感拉滿 這些“年味兒”新體驗已是next level2025-01-24
- 記者手記:特朗普2.0——一段“顛簸”之旅開啟2025-01-24
- 亞冬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名單公佈 谷愛淩、徐夢桃等在列2025-01-24
- 達沃斯論壇與會人士看好中國經濟前景202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