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今後請叫我中歐班列(成渝)

3月27日上午10:30,兩列中歐班列滿載著電子配件、機械製品等,分別從成都國際鐵路港、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出發,駛向歐洲。至此,始發于成都、重慶兩地的中歐班列累計突破1萬列。

 

過去6年,成都、重慶兩地分別使用“中歐班列(成都)”“中歐班列(重慶)”標識。這次中歐班列使用了共同的標識“成渝”,由此開啟了融合發展的進程。

 

當天,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管委會與成都市青白江區國際鐵路港管委會還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渝兩大鐵路港將圍繞通道口岸互聯、産業招商互補、開放創新互享、機制協同互促四大領域20項具體內容開展合作。

 

強強聯手

 

提高海外議價和應對能力

 

成都、重慶開行的中歐班列,是目前國內運輸貨值最大、輻射範圍最廣、産業帶動最強的兩大中歐班列。

 

兩地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中歐班列(成都)開行量達1551列,中歐班列(重慶)開行量同樣超過1500班。目前,國內有超過60個城市開通中歐班列。其中,成渝兩地開行的中歐班列綜合競爭力位列榜首。

 

“截至去年底,成渝地區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佔全國比重近50%。”成都市青白江區國際鐵路港管委會主任鄭泉峰介紹,成渝雙方各自開展了一系列的創新:重慶在中歐班列運行中首創了安智貿試點,通過提前報關,優先審單,優先辦理貨物查驗和放行手續等,最大限度保證了貨物的快速通關。成都則通過推出一單制、集拼集運等創新舉措,降低成本,實現了班列的高效運輸。

 

為搶佔發展先機,雙方也曾在開行量和市場資源等方面暗自較勁、你追我趕。

 

“過去雙方沒有形成整體效應,現在需要形成‘1+1>2’的局面。”渝新歐公司副總經理白仁毅認為,重慶和成都合力推動中歐班列發展,未來將通過信息共享、模式共建、規則共定、倉位共享、線路互補、場站共用等,全面提升中歐班列(成渝)市場化運營水準,提高海外議價和應對能力。

 

成都國際鐵路班列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澤軍認為,儘管兩地運輸的産品很相似,比如中歐班列(成都)運輸的産品有戴爾、聯想、TCL、沃爾沃等,中歐班列(重慶)運輸的産品為惠普、長安汽車等,但産品品牌不同,貨物發送到境外後的去向也不同。雙方融合發展後,將進一步順暢成都和重慶之間的多式聯運網絡,實現海外網絡共享,建立利益共享機制。組織貨源後,企業也可以先算一筆經濟賬,看哪條線路更快更省錢。

 

錯位互補

 

20個層面展開深入合作

 

以中歐班列(成渝)融合發展為契機,成渝兩地圍繞鐵路物流樞紐建設,全方位展開闔作。

 

2月28日,成都國際鐵路港與重慶萬州港共建東西相向的水鐵多式聯運網絡,成都港投集團與萬州港口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將依託萬州港打造成都國際班列最便捷的東向出海口。

 

3月16日,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管委會與成都市青白江區國際鐵路港管委會、青白江海關達成意向,將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指引,在通道口岸、産業招商、開放創新、機制協同等四方面開展多項合作。

 

3月27日,中歐班列(成渝)開行之際,《成都市青白江區國際鐵路港管理委員會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管理委員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訂同步在重慶沙坪壩舉行。成渝兩大鐵路港戰略共振、行動同頻的融合發展自此正式揭幕。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四大領域20個層面展開深入的合作。“通道口岸互聯”方面,共同推動班列、口岸高品質運行;“産業招商互補”方面,促進沿線地區經貿聯動;“開放創新互享”方面,積極探索陸上貿易規則;“機制協同互促”方面,加強體制、人員、文化互融互鑒等。

 

合作,共贏。雙方鐵路港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大鐵路港的深度融合,將在中西部地區形成一個跨境班列至少年發5000列的內陸開放極,將極大提升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對外開放水準,為隨後衍生的一系列産業構想和城市發展夯實基礎。(記者 陳碧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