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利率下行 實體經濟受益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0-04-20 11:03:16 | 來源: 人民日報 |
數據來源:人民銀行 製圖:汪哲平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利率是資金的價格,直接關係到企業的融資成本。目前貸款利率走向如何?背後是怎樣的傳導機制?未來如何進一步有效引導貸款利率?記者進行了採訪。
貸款利率下行,中小微企業得到了更低成本的資金
“年利率4.55%,非常優惠,解了燃眉之急!”貸款到賬,福建省周寧縣北山堂養殖專業合作社社員徐應龍喜上眉梢。徐應龍拿到的這筆貸款,是當地農信社設立的“戰疫同心貸”,重點支持春耕備耕、縣域小微企業復工復産等領域。
市場利率有所下行,不僅是很多企業的感受,普通投資者也有同感。近期貨幣市場基金的年化收益率逐漸走低,市場關注的餘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已探到2%以下。
看數據,市場利率尤其是貸款利率,有著較為明顯的下行態勢。
整體上看,3月,一般貸款平均利率為5.48%,比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改革前的去年7月下降了0.62個百分點。3月末,作為有代表性的市場利率,十年期國債利率比去年的高點下降了0.84個百分點。企業債券利率比去年高點下降大約1個百分點。
分類看,中小微企業得到不少實惠。一季度,五家國有商業銀行新增普惠小微貸款的平均利率為4.4%,比去年全年平均值下降了0.3個百分點。2月末,18家大中型商業銀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5.22%,較去年下降0.22個百分點。
尤其是,為對衝疫情影響,央行在今年1月和2月先後推出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和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這讓大量企業拿到了利率非常優惠的貸款。
“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主要投向醫療物資等重點保供企業。財政會給予50%的貼息,也就是説國家幫助企業負擔了一半的資金成本,目前看企業實際利率水準為1.26%,這是非常低的。”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説。
與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相比,新增的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主要用於加強中小銀行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適用銀行和企業的面更廣,利率同樣很優惠。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地方法人銀行累計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含貼現)3453億元,支持企業(含農戶)超過42萬戶。其中,涉農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38%,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41%。
貸款利率為什麼會出現下行?“最近一段時間,我國的貸款利率確實有所下行,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得到了更低成本的資金支持,充分反映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和逆週期調節的力度在不斷加強。”董希淼説,解決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是近年來政策發力的重點,貸款利率的下行與貨幣傳導渠道逐漸通暢、利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和引導銀行適當向實體經濟讓利等因素有關。
改革助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
貸款利率下行,背後一個重要原因是貨幣政策傳導更加有效。
利率是一個複雜體系,包括政策利率、市場利率等。貸款利率下行,離不開暢通的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在高效的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中,央行只需調節政策利率,就能影響市場利率。銀行感受到市場利率的變化,進而調整給企業和個人的貸款利率。
近年來,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我國貸款利率的上下限已放開,但也長期存在貸款基準利率和市場利率並存的“利率雙軌”現象,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有一定“堵塞”。
“‘利率雙軌’的問題在於,貸款基準利率無法及時反映市場利率的變化,而銀行確定貸款利率時,傾向於參考貸款基準利率定價,這導致企業實際感受的利率是‘一軌’,市場利率是另外‘一軌’。”董希淼説。
董希淼分析,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政策利率或其它相關因素可以影響市場利率,但市場利率的變化無法及時有效地傳導至實體經濟,企業對市場利率下行的感受打折扣。
針對這一問題,去年以來我國開始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新機制下,LPR由18家報價行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基礎上加點報價形成,市場化、靈活性特徵更加明顯。這其中,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加點幅度則主要取決於各行的資金成本、市場供求、風險溢價等因素。由此,每月公佈的LPR實際上成為新的“貸款基準利率”。從逆回購利率到MLF利率,再到LPR,這條傳導渠道變得通暢起來。
“改革完善LPR形成機制對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有重要作用。”董希淼説,改革後,各家銀行參考LPR為企業和個人的貸款定價,央行通過確定MLF利率可以直接影響LPR,從而影響貸款利率。
近期實際操作表明,改革效果逐漸顯現。比如,2月3日,7天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下降10個基點至2.4%,2月17日1年期MLF利率同步下降10個基點至3.15%,兩次政策利率的下降引導當月1年期LPR下行10個基點,利率下行的效果達到了。
無論是從“量”還是從“價”的角度看,目前貨幣政策傳導效率比較高。
看總量,央行的流動性投放和新增貸款之間的關係可以衡量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一季度,央行通過降準、再貸款等工具釋放長期流動性2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7.1萬億元。“這樣算下來,每1元的流動性投放支持了3.5元左右的貸款增長,是1:3.5的倍數放大效應,傳導效率是很明顯的。”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説。
看價格,3月,一般貸款利率比去年的高點下降0.6個百分點,今年以來下降了0.26個百分點,明顯超過了同期MLF利率和LPR的降幅,這説明貨幣政策較好地傳導到了實體經濟。
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進一步改革完善利率形成機制
近期,貨幣政策在利率上依然動作頻頻。
3月30日,7天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下降20個基點至2.2%。4月15日,央行開展一年期1000億元MLF操作,操作利率下調20個基點至2.95%,與逆回購利率下調幅度一致,確保了不同期限政策利率水準整體下降。
“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下調標誌著貨幣政策進入了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的階段,選擇在這個時點下調綜合考慮了國內復工復産需求以及外部經濟環境變化等方面原因。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下降能有效地傳導至實體經濟,體現為企業融資成本的下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馬駿説。
馬駿認為,我國還有充足的貨幣政策空間和工具。考慮到國內經濟金融情況與國際的差異,央行在使用貨幣政策工具時保持了定力和彈性,並沒有一次用完所有“子彈”。“我國貨幣政策的‘工具箱’裏既有價格工具,也有數量工具,還有結構性工具,都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加以運用。”
LPR形成機制改革後,貸款基準利率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董希淼認為,應進一步改革完善LPR相關機制,深化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當前,應抓緊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工作,以改革的方式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推動企業實際融資成本逐步下降。
“目前LPR的種類只有1年期與5年期以上兩種,未來應進一步豐富LPR的報價期限,完善不同期限利率的換算方式,形成合理的貸款利率曲線。”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義舉説。
利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深入推進,銀行該怎麼辦?“對銀行來説,應練好‘內功’,提升市場化定價能力。考慮到銀行業內部發展的不平衡現象明顯,各家銀行經營情況各有不同,為給銀行更多市場化定價的空間,監管的彈性應進一步增強,部分監管指標應更加體現出針對性和差異化。”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説。
李義舉認為,商業銀行要積極適應貨幣市場利率波動,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提高發展品質,做好風險管理。
相關新聞
- 2020-04-13多金融數據超預期 資金加速輸血實體
- 2020-04-07聚焦中小微 降低融資成本
- 2020-04-17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為84% 第二産業復工率高於生産性服務業
- 2020-04-20“中小微”,政策助力拼勁足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