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不斷挑動兩岸敏感神經,給台灣經濟軍事上帶來極大壓力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0-04-29 15:30:17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在這次新冠肺炎防疫中,民進黨當局自詡“防疫模範生”,於是整個島內社會瀰漫著一股“台灣第一名”氛圍。這氛圍也讓泛綠各級民代認為民氣可用,近期挑動兩岸關係敏感神經動作頻頻,包括華航、證件更名等等議題就是如此。但要思考的是,疫情總會過去,當國際社會回復平靜,回歸到講究實力原則,綠營這些動作會不會引來反效果,讓台灣在兩岸和國際空間上都更被限縮,就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重點。
香港中評社指出,針對華航和證件改名議題,臺立法機構28日將各黨團的提案排入“立法院會”討論事項。但由於各黨所提的版本主張有所不同,民進黨立法機構黨團期盼通過共同協商研擬出具體可行的方案,因此相關提案經大體討論後,皆徑付二讀並交付協商。
依協商規則,只要宣告交付協商的議案,一定至少要開過一次黨團協商,一個月後才能在“立法院會”中被處理。而如果負責召集協商的民進黨團,對於這兩個議案沒有動作,那議案就會躺在那不動,此舉看出顯然綠營仍有顧慮,拉下協商後,可以視未來一個月的輿論風向好壞,來決定怎麼處理。
中評社指出,民進黨在觀察的,當然是這一波疫情未來的走向。民進黨這次疫情強打“台灣可以幫忙”口號,借著捐贈各國口罩和醫療物資等,希望能打開台灣的國際空間,且更拉緊和美國的關係。而在兩岸關係上則繼續強打“去中”“反中”,除了至今仍稱“武漢肺炎”,不稱新冠肺炎外,還借著疫情名義,在國際上推所謂“一中一台”。
民進黨當局這些動作目前有美國加持,看似一路揚帆前進,但在疫情過後,挑動兩岸敏感神經的結果,可能換來的是對台灣經濟和國際空間甚至是軍事上的極大壓力,這些種種後果可能不是一般島內民眾能夠預知的,但民進黨當局不會不知道。疫情過後,台灣應該走向何方,這是民進黨當局接下來需要思考的。
相關新聞
- 2020-04-28陳士良:回歸“九二共識” 兩岸關係才可能緩和
- 2020-04-29“寒潮”來襲,台灣經濟何去何從
- 2020-04-29忘充錢了?台灣被《紐約郵報》稱“中國一省”,玻璃心又碎了!
- 2020-04-29臺又自嗨?美衛生部長公開發文未提台灣參與世衛話題
新聞推薦
- 兩岸林博會在三明啟幕 逾500名臺胞參展參會2024-11-08
- 臺企深掘進博機遇:“回頭客”續前緣 “頭回客”覓新機2024-11-08
- 第六屆“海峽兩岸校園(網絡)歌手大賽”正式啟動2024-11-08
- “親,來品茶”兩岸青年武夷山打卡系列活動(茶博會季)即將啟動2024-11-08
- 臺青追夢貴州行:探尋中醫文化 感悟康養魅力2024-11-08
- 了卻三代人夙願 臺胞姐妹回湖南道縣尋親祭祖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