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地上的“綠色減貧”決戰——大別山“將軍縣”金寨脫貧紀實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0-04-30 10:55:20 | 來源: 新華社 |
巍巍大別山,在解放戰爭時期曾映照劉鄧大軍“千里躍進”的歷史雄姿,如今又見證了一場老區人民波瀾壯闊的“反貧困”決勝之戰!
4月29日,安徽省宣佈,革命老區金寨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這個著名的“將軍縣”在奔赴全面小康的路上,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
金寨的反貧困之戰,曾讓無數人牽腸挂肚:這裡是華東地區最閉塞的山區之一,又集山區、庫區和老區為一體,是安徽省最典型的一塊“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硬骨頭,但毫不氣餒的老區人民,在國家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指引下,向著貧困堡壘發起衝鋒,交出了一份“綠色反貧困”的出色答卷。
這是3月19日拍攝的金寨縣大灣村。新華社發(周牧攝)
紅土地上脫貧之戰 拼搏出又一個“10萬+”
換上一身黑色盤扣的中式褂衫,年已古稀的大灣村村民陳澤申像上班族一樣準點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他的新頭銜是炒茶師,在村裏的茶廠,負責指導絡繹不絕的來村遊客採摘和炒制茶葉。
他曾因喪子和老伴重病成了貧困戶,靠著村裏的産業幫扶和公益性崗位收入,2017年主動申請摘掉了貧困帽。在他二層小樓的新居裏,張貼著一張放大的脫貧證;不遠處,他曾居住的土屋已成大灣村的旅遊“打卡點”。
4月16日,村民陳澤申在自家老屋院子裏打掃衛生。他曾居住的土屋已成大灣村的旅遊“打卡點”。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金寨地處大別山腹地,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也是全國貧困程度最深的革命老區之一。
三個“10萬+”見證了金寨反貧困之路的深沉身影。
第一個“10萬+”裏,凝聚著革命的熱血。“最後一把米、拿去當軍糧,最後一塊布、拿去做軍裝,最後一個兒、送去上戰場”。革命年代,不足23萬人的金寨縣先後有10萬人參軍參戰,是紅二十五軍和紅四方面軍的主要發源地,如今滿山的紅杜鵑下深埋著烈士的遺骨。
第二個“10萬+”裏,凝聚著“舍小家為大家”的無私犧牲。20世紀50年代,為根治淮河水患,金寨修建了梅山、響洪甸兩大水庫,10萬畝農田被永久淹沒,10多萬人搬離的繁華鄉鎮也埋身水下。
在做出兩個“10萬+”的偉大奉獻後,金寨縣的狀況一度讓人沉重。1978年,金寨縣貧困人口54萬,佔總人口的99%,幾乎人人貧、戶戶窮。直到2011年,金寨仍被確定為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貧困人口超過13萬,210個山區村中貧困村就有71個。
4月17日,一輛公交車行駛在金寨縣大灣村的旅遊快速通道上。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轉機,來自國家脫貧攻堅戰的打響,在精準扶貧指引下,一場山鄉巨變的畫卷徐徐鋪陳!
曾經閉塞的山區如今山門大開。金寨先後投資36億元修建了貫穿全縣的旅遊快速通道和通達鎮村的公路,暢通了山鄉血脈。高鐵也呼嘯而來。去年金寨旅遊人數突破1200萬人次,是本地人口的十多倍。
4月6日,安徽省金寨縣油坊店鄉面衝村村民在採摘茶葉。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當年長滿荒草雜樹的大山如今山野流翠。全縣累計建成茶葉、中藥材等特色産業超過100萬畝,一壟壟茶園綠野生金,一片片藥材成增收寶庫,2萬多貧困戶借此年增收2000元以上。
深居高寒山區的農民搬遷山下,發展起“山口經濟”。挂上農家樂的招牌、接上互聯網賣起山貨,“山上種茶、家中迎客、網上賣貨”成了許多貧困戶的致富經。
4月16日,金寨縣大灣村村民在茶産業扶貧車間里加工茶葉。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在金寨人民即將跨出貧困門檻的時刻,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了“因疫返貧”的風險。縣長汪冬帶頭走進直播間,當地挖掘200多位本土“網紅”一起幫貧困戶帶貨;12個扶貧工廠全部開起來,崗位送到貧困戶家;拉網線、送手機,不讓一個貧困家庭因學掉隊……
歷經拼搏,金寨創造了又一個“10萬+”:從2014年到2019年,全縣累計脫貧38428戶128096人,7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從22.1%降至0.31%。4月29日,經安徽省政府批准,金寨正式甩掉“窮帽”退出貧困縣序列。
“綠色減貧”擦亮脫貧成色
4月17日,金寨縣大灣村村民在茶産業扶貧基地裏採茶。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金寨是安徽最大的山區縣。一邊是“華東最後一片原始森林”和幾大水庫;一邊是人均耕地不足1畝,發展受困。生態紅線不能碰,發展難題必須解,生存與生態、環保與溫飽問題交織,讓金寨脫貧成為“難中之難”的一場硬仗。
“金寨的脫貧攻堅不是簡單的加減法,而是一道具有時代意義的方程題。”金寨縣委書記潘東旭説,“減貧壓力巨大,我們不求速效,但求成色。”
4月17日,金寨縣大灣村村民整理銷售的農産品。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賠錢”也要夯實“綠色減貧”道路。
張衝鄉流波村週遭滿目翠綠,遠處響洪甸水庫碧波盪漾。作為全縣11個深度貧困村之一,網箱養魚曾是這裡脫貧致富的“利器”。2016年起為保護水庫生態,當地開始大規模拆除網箱。響洪甸水庫超過七成的網箱在張衝,這其中一大半在流波村,村民們炸開了鍋。“當初淹我們家園,現在拆我們網箱,沒了吃飯傢夥怎麼活?”
幾番斟酌,金寨縣還是痛下決心“賠錢”也得護綠。最終兩個水庫的3萬餘只網箱被拆除,縣裏共掏出3億元幫助漁民轉産謀出路。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如今金寨境內水質常年二類以上,森林覆蓋率超75%,涓涓清泉,草木葳蕤,成了遊人紛至遝來的“養心之地”。
——創新産業扶貧模式。
山邊坡頂架起光伏板,“曬太陽”也能賺錢。2014年起,金寨創新光伏扶貧,探索“分戶、聯村、村集體”三種光伏發電扶貧模式和“光伏+種養”的農光互補産業模式,助力11萬餘人脫貧。
4月16日,村民陳澤申在金寨縣大灣村茶産業扶貧基地里加工春茶。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探索的脫貧“平臺經濟”模式碩果連枝:搭建茶谷、藥庫、果嶺和淠淮生態經濟帶四大平臺,引導産業集聚,走“農旅融合、産業延伸”之路。僅茶谷平臺就達20余萬畝,“茶谷主題公園”覆蓋8個村2.3萬人,帶動貧困戶年均增收4000元。
——用“改革紅利”增脫貧品質。
金寨探索將宅基地改革與易地扶貧搬遷結合,通過騰退舊宅、綜合獎補,讓貧困戶“挪窮窩、不負債”。2014年以來,金寨勇擔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智慧學校等37項國家級和省級改革試點,借助改革釋放的紅利,提升脫貧品質。
——幹部“頭雁”增強牽引力。
大灣村第一書記余靜下派已是第6個年頭,一年200多天以村為家,兩個女兒埋怨她是“手機裏的媽媽”,但她卻是很多村民眼中的“好閨女”、脫貧的領路人。
金寨探索幹部量化考核、黨員“星級創評”和鄉村能人回歸等機制,推動1.3萬名黨員幹部沉到戰貧一線,484名駐村工作隊員實現所有村全覆蓋,新思想、新觀念、新幹勁,煥發鄉村生機。
紅色精神不斷線 老區成為“新熱土”
4月16日拍攝的金寨縣大灣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潘東旭説:“無論革命年代、建設年代還是改革發展新時代,金寨的紅色精神始終不斷線,是激勵奮進的寶貴財富。”
在古碑鎮宋河村第一書記汪木森看來,實現脫貧摘帽只能得60分,鄉村振興幹得好才得高分。不久前,村裏招商引資簽下旅遊合作項目,準備利用村裏穿流而過的宋家河打造“生態養心村”。他還一口氣列出了今年要辦的25件事交村兩委討論,都是關於脫貧後的鄉村振興和未來發展。
生態立縣、工業強縣、開放活縣、旅遊富縣……一份沉甸甸的“十四五”規劃裏,“後脫貧時代”的新金寨躍然而出。
老區不老,生機勃發。
——“慢半拍”的山裏人步入發展“快車道”。
列車駛出金寨火車站(2019年12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每天60余高鐵列車飛馳而過,跑起來、快起來,借助現代化交通體系,老區已匯入時代洪流。
躋身全國十大電商扶貧樣板縣,一根網線讓山裏人與世界相聯。貧困戶張傳峰以網為媒直播帶貨,山裏的“土疙瘩”成了“香餑餑”,3年來他帶動周邊40余戶貧困戶通過電商增收。2019年,金寨縣電商交易額超過30億元。
——曾經人才外流的“失血”山村正在變成人人回歸的“活血”家鄉。
4月16日拍攝的金寨縣大灣村新居(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余靜回憶,下派之初走村串戶,不少人家門前銹鎖一把,村裏年輕人拼了命讀書只為跳出農門,“如今卻要回流。”兩年來,全縣有436位各類人才“鳳還巢”。放棄優渥的外企工作,“80後”童維新回到了白紙棚村,搖身一變“養雞大王”,他的合作社一擴再擴,400多戶村民從“圍著看”到“跟著幹”。
從皖南醫學院畢業的“90後”夏鵬,2018年高票當選村支書。學藥出身的他捲起褲腳,在田野裏尋覓一方鄉村振興的“補藥”。金寨220個村中,像他一樣的“80”“90”後“一把手”已超過三分之一。
4月16日,遊客在金寨縣大灣村的油菜花田裏拍照。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昔日的“冷清地”正變成投資的“新熱土”。
4月的第一週,天堂寨景區旁的八灣村,21棟徽派農家小院“一房難求”,短短五天,景區接待遊客超3萬人次。“老區的朋友圈越來越大,遊客已擴展到港澳臺地區。”金寨文旅體育局局長洪潮説,未來將以鄉村旅遊支撐鄉村振興,每一個村莊都會評級,村居就是景區。
127畝的養生谷、總投資逾30億元的頤養社區,一筆筆資金爭相“進山”。金寨以休閒健身養老為方向,推進旅遊資源綜合開發,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山還是那座山,村卻換了模樣。
3月19日,在金寨縣大灣村在建的農俗博物館,大灣村第一書記余靜(左)和施工人員交流。新華社發(周牧攝)
大灣村一派熱火朝天,古色古香的遊客接待中心開張迎客,修舊如舊的土坯房“變身”農俗博物館,白水河邊的十里漂流項目正在加班加點建設。
見證這一切的是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它陪伴著老區人迎接一場又一場的勝利,更目送著他們邁向新時代的征程。(參與記者:陳尚營)
相關新聞
- 2020-04-30亞龍灣:水天一色 體會專屬
- 2020-04-29防護好,更安心!五一齣遊防疫攻略請查收!
- 2020-04-28大汖古村:距今千年的安靜古村
- 2020-04-28古驛桑洲 茶語花香 美麗鄉愁引客來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