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戰疫 古老東方智慧煥發新生機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0-05-09 12:12:25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歐洲第一鍋預防新冠肺炎的中藥是在匈牙利煮的。從2月27日開始,在布達佩斯,幾乎每天都有華人中醫師免費為當地民眾提供改善人體免疫系統的湯藥。
在美國、老撾、伊朗、韓國等地,中醫藥都在用不同方式為當地抗擊疫情作著貢獻。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中國是目前全球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最具經驗與成果的國家,中國抗疫經驗值得借鑒。
而在中國經驗中,發揮中醫藥優勢、堅持中西醫結合是顯著特徵。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療效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凡是秉承客觀態度,無不承認,戰疫情,中醫確實有一套。
應對疫情,中醫做了些什麼
1月27日,剛到武漢的張伯禮心頭一沉。
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當時看到的疫情很嚴重:醫院爆滿,發熱門診幾百個人排隊,幾個小時也看不上病。“特別是看病的、陪診的都混雜在一起,讓人擔心。”他説。
兩個月後,武漢在院的患者從6萬多降到了1000左右,重症患者從1.2萬減少到490例左右。正如意大利詩人但丁所説,衝破黑暗夜,再見滿天星。
這一逆轉的實現,首先要歸功於隔離——集中隔離、分類管理,把發熱的、留觀的、疑似的、密接的人員(四類人員)堅決隔離開。武漢市基層社區組織和市民非常給力,用了幾天的時間基本上把患者成功隔離開。
只隔離不給藥,只是成功的一半。“雖然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但是我們有中藥,所以我們就給病人發放中藥湯劑和中成藥。”張伯禮説,開始不太順利,武漢13個區,第一天只發放了3000多份。兩三天之後,大家看到了中藥的療效,燒退了,咳嗽也減輕了,很多患者主動要藥喝,前後發了60多萬人份的藥物。
2月初,四類人員中診斷出確診患者的比例是80%多,2月中旬就降到了30%,2月底百分比就降到了個位數。“集中隔離,普遍服中藥,阻止了疫情的蔓延,是取勝的基礎。”張伯禮説。
對於重症患者的救治原則,是西醫為主、中醫配合,中西醫結合。“中醫配合,有時是四兩撥千斤。”張伯禮説。在金銀潭醫院、湖北省中西結合醫院、雷神山醫院,中醫都參與了重症救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們的經驗是中藥注射劑要大膽使用、早點使用。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對穩定病人的血氧飽和度、提高氧合水準有作用;痰熱清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與抗生素具有協同作用;血必凈注射液對抑制炎症風暴、控制病情進展有一定效果。”
患者康復期治療也是中醫發揮作用的“主戰場”。據北京地壇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王融冰介紹,患者治愈進入康復期後還有一些症狀,比如乏力、納差、心慌、氣短、失眠、抑鬱等。這些症狀的徹底解決需要中醫藥的幫助。“比如針灸、拔罐、刮痧、耳豆、穴位按摩,還有傳統功法太極拳、八段錦,都有利於病人舒緩情志、增強體質,儘快恢復健康。”
破除偏見,中醫做對了什麼
確診後,李華(化名)吃的第一口藥,是湯藥。
“之前在國外不了解中醫,沒想到中藥效果這麼神奇!”才一兩天,症狀明顯好轉的李華,忍不住向醫護人員發出感嘆。
不久前,從境外來京後,經篩查診斷,李華住進了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B2病區。
“中醫藥的優勢在武漢已經得到充分論證。”給李華把脈開方的病區負責人、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原慶對患者的後續治療很有信心,“中醫講‘三因’,因時、因人、因地,小湯山接診的是境外來京人員,中醫作用的發揮是否與武漢一致,需要實踐來論證。”
每次問診,原慶及其團隊的開場白都是“您了解中醫嗎”。回答中差不多一半以上是“完全不了解”。
“我説要把把脈時,他反問我,把脈是幹什麼?”原慶説,在望、聞、問、切之後,他都會建議對方先上網看看中醫治療新冠肺炎的情況,然後才是處方開藥,開的也都是湯藥。
“患者了解之後,都非常願意接受中醫治療。”更讓原慶團隊自信的是,包括首例確診病例在內的不少患者,都發出了“沒想到中藥效果這麼好”的感嘆。
中醫藥治療傳染病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科學規律。針對傳染病的治療,主要集中在3種治療方法上:清熱、化濕和解毒。
“面對傳染病,中藥的使用好比是迅速動員一個國家的軍隊防衛體系,旨在迅速抵禦外來之敵(病毒),防止敵人對國家造成重大破壞。”北京中醫院院長劉清泉説,“比如化濕的治療,實際上就是提振軍民士氣,提升免疫功能。解毒的辦法,就相當於給入侵之敵當頭一棒。清熱的方法,是改變人體的內部環境,使病毒無可藏之處。”
原慶遇到的對中醫不信任的態度,是疫情防控中一個並不少見的現象。可以説,除了與病毒搏鬥,中醫還要直面各種質疑和偏見。而消除質疑、證明自己的最好辦法,就是用療效説話。
據中央指導組成員、國家中醫藥局黨組書記余艷紅介紹,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醫藥,佔91.5%。臨床療效觀察顯示,中醫藥總有效率達到了90%以上。中醫藥能夠有效緩解症狀,能夠減少輕型、普通型向重型發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促進恢復期人群機體康復。
療效顯著,中醫是怎麼做到的
日前,《柳葉刀》預印本發表論文,基於中國10省662例臨床救治觀察,“清肺排毒湯”應急項目組研究發現,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比值對新冠肺炎診斷和重型患者臨床病程進展具有重要預測價值。
這篇文章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柳葉刀》系列期刊上刊載的第一篇中醫藥研究團隊臨床科研成果。中醫藥抗疫經驗,正在為國際學術界所認可。
論文提及的“清肺排毒湯”是國家診療方案中推薦的通用方劑,也是此次中醫抗疫中形成的“三藥三方”之一。
在特效藥和疫苗付之闕如的時候,“我們跟西醫一樣,注重從老藥裏篩選有效的藥,同時也研製了幾個新藥新方,也就是‘三藥三方’。”張伯禮説,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凈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方、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均經過了實踐和研究的雙重檢驗。
比如,金花清感顆粒,主要功效是疏風宣肺、清熱解毒。“我們在武漢做了一個臨床對照研究,結果顯示,金花清感顆粒治療輕型和普通型患者,和對照組相比,轉重症比例下降了2/3,退熱時間縮短了1.5天,反映免疫功能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計數和淋巴細胞計數有顯著改善。”張伯禮説。
血必凈注射液聯合常規治療以後,可以使重症患者的28天病亡率下降8.8%。清肺排毒方在全國10個省、66個定點醫療機構治療的1263名確診患者中,治愈出院1214例,佔96.12%。宣肺敗毒方通過對武漢市500例患者開展的研究顯示,輕型和普通型患者,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明顯減輕,無一例轉重。化濕敗毒方,也在臨床療效觀察中確證了有效性。
“中醫和西醫在治療模式上有明顯不同。從西醫來看,多數化學藥物都是單靶點的,而中醫和中藥更多是多靶點的。也就是説,中藥更像個團隊在作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説,就這次新冠肺炎而言,病毒導致炎症、免疫失調,進一步導致肺、心等器官的損害,因此,病毒、炎症、免疫力異常導致的器官損害,都是靶點。西藥往往是針對某一個靶點進行治療,而中藥是多靶點的治療,對病毒的複製、對炎症的消除和對免疫的調節以及對之後的器官損傷、凝血等方面都會産生影響。
援助他國,中醫還能做什麼
3月18日,化濕敗毒顆粒獲得國家藥監局藥物臨床試驗的批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表示,中藥和化學藥、生物藥的研發流程不一樣,化濕敗毒方源自臨床,獲得臨床批件的意義更在於中醫對疫病的理論以及臨床療效有了物化的載體,也是把中醫的科研數據與臨床高級別證據進行了有效轉化。
“獲得臨床批件以後,好多國外朋友紛紛向我們要藥。我們在給國外朋友贈送藥的時候,化濕敗毒顆粒被稱為‘Q-14’,Q取英文諧音CURE,治愈、解藥的意思,‘14’表示這張方子是由14味藥組成。”黃璐琦説。
加拿大《環球郵報》網站報道稱,武漢建議使用中藥“是有道理的”,它應與西藥結合使用,“在西方醫學中,我們的藥物僅能攻擊一個具體目標。而用中醫療法,則可以防止病毒吸附細胞、病毒複製等。”
“現在疫情在多國、多點暴發,中方願同有需求的國家開展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並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余艷紅説。
一是分享救治經驗。及時主動同世界衛生組織合作,分享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有關情況,把中國最新版本的新冠肺炎中醫藥診療方案翻譯成英文,在國家中醫藥局官網和新媒體上公開。“我們還通過遠程視頻交流、提供技術方案等方式,與日本、韓國、意大利、伊朗、新加坡等國家分享救治經驗。”余艷紅説。
第二,捐贈中藥産品。中國有關組織和機構已經向意大利、法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捐贈了中成藥、飲片、針灸針等藥品和器械。
第三,選派中醫師赴外支援。已經有中醫專家前往意大利、柬埔寨、老撾等國參加抗疫。
中醫藥抗疫,仍在進行時。
相關新聞
- 2020-04-23多國人士談中醫藥助力抗疫:效果顯著 大有可為
- 2020-04-21新華國際時評:海外抗疫,中醫藥貢獻獨特力量
- 2020-04-17抗疫中的中醫藥“三藥三方”
- 2020-04-14中醫藥“三藥三方”助力抗擊疫情 臨床發揮重要作用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