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困民怨 民進黨當局真把振興經濟當回事嗎

在勞動節連假期間,臺交通部門為預防民眾過於集中某些景觀熱點致造成防疫缺口,修訂原本監測高速公路車潮的1968APP,作為觀測全臺觀光熱點人潮是否過度集中之用。因1968精準度不足致影響觀光産業,引發觀光熱點眾多的台南市政府的極度不滿。交通部門對此的回應為“這是美麗的錯誤”。若施政造成錯誤都以華麗的詞藻來搪塞而不是檢討改進,施政品質能不每下愈況嗎?

 

果不其然,交通部門為凸顯民進黨當局對受疫情影響之計程車業者的照顧責任,日前特別宣佈紓困金額將有6萬元(新台幣,下同),引發其他不同行業別勞工抗議不公後,遂改口稱這是整合其他補助薪資補貼、油資、口罩、防疫用品及人才培訓等的總數。相對於目前只能領紓困金1萬元還要排隊申請、還不見得領得到的勞工,計程車業者包含紓困現金3萬元之6萬元的補助金額,怎會不引起民怨!

 

民進黨當局未以發現金且直接匯入帳戶的方式補助,硬要用家戶平均所得高於各縣市基本生活1.5倍以上,低於2倍者來發放,且必須填寫7種資料才能申請。如此複雜的申請手續,連流行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都坦承很難算,更遑論基層公務員為消化民眾的紓困申請案,必須不斷加班,甚至無法回家過母親節,民進黨的德政還真是讓平民百姓吃不消。這股民怨恐怕不是蘇貞昌道歉,或者將矛頭指向臺衛福部門副主管規劃不週就可卸責,外界不是早就建議排富發現金嗎?為何要浪費如此多的行政資源嗎?

 

同樣地,發行振興經濟的酷碰券亦是如此,不僅為了避開用馬英九時代“消費券”的名稱,甚至想要借綁電子支付方式來推廣民眾使用電子支付。殊不知花4千補1千隻有75折,對一般百姓的誘因不足,且未顧慮鄉村地區電子支付平臺不足,並獨厚少數電子支付平臺,形同將最需要補助的族群排除在補助行列之外,實在看不出真有把振興經濟當回事!

 

若非外界不斷地質疑舊酷碰券,消費折扣額度及使用便利性都不足,臺經濟部門規劃新版的“酷碰券”,又豈會採電子與實體兩種方式並行?即包含實體券、電子支付、電子票證等;且在折扣上更優惠,預定每人消費1,000元,可享500元折扣。考慮部分經濟弱勢民眾難符合“先消費、後享折扣”原則,更研擬將直接給予1,500元消費額度,保障其領券權益。

 

雖然折扣的誘因增加了,但究竟是那些弱勢民眾可以符合直接給予1,500元消費額度,恐怕屆時又要爭論一番。民進黨當局就是不能用較便民方式讓老百姓能參與振興經濟,總是把百姓當賊看,擔心百姓領了券或現金之後,不會擴大消費。被民進黨當局詬病甚多的消費券,即使出現相當比率的替代效果,但亦存在顯著的新增效應。

 

此外,當年消費券的發放也確實帶動産業生産,受益最大的産業為商品買賣、電子産品、運輸倉儲通信、教育醫療服務、飲食及旅館服務等。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景氣造成的衝擊,更甚于當年的全球金融海嘯,正需要行政部門大力介入,然民進黨當局不論在紓困金髮放及振興經濟券發行,都顯得雜亂無章,試問要如何達標?難怪有民眾將紓困申請書撕爛,即使有需要也寧願放棄!

 

當交通部門將1968之亂當成是“美麗的錯誤”,就可看出行政機構的施政品質不值得期待,否則豈會有此推拖之詞。紓困金髮放的亂象及振興經濟券設計的數變,都説明若“執政”態度不改,一點都不美的施政錯誤仍將不斷出現。(作者艾中樺,台灣/大學教授)(華夏經緯網轉載大華網絡報消息)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