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籍委員聚焦大灣區 為臺胞融入建言獻策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0-05-26 16:16:47 | 來源: 你好台灣網 |
“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從2018年到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連續第三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高頻曝光再次證明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視。在今年兩會上,多位臺籍委員也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大灣區,為臺胞融入大灣區建言獻策。
黃蘭茜委員
“我的提案就是關注臺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現在正在形成一個區域增長極,全世界都備受關注,這個區域從來都是臺商投資的熱土。”臺籍委員黃蘭茜今年帶來了《切準四個行業出路 引台灣融入大灣區建設》的提案,在提案裏黃蘭茜委員就如何擴大交流融合,讓臺商、台灣的年輕人有更多的機會擁抱未來提出了很多建議。她表示,通過調研,島內有人對大灣區發展有疑慮,甚至存在抵觸。他們寧可用所謂的“新南向政策”捨近求遠,也不讓臺商抓緊近在身邊的機會。台灣的産業要升級要前進,台灣的年輕人要創新要機會,都與大灣區的未來高度吻合。不論是科技還是金融未來的創新高地就在這裡,台灣要看到明天就不能被蒙上雙眼。
姚志勝委員
同樣帶來提案的還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今年兩會,他提出《在大灣區設立“港澳臺僑青年創業園區”》的提案,希望助力港澳臺僑青年以大灣區作為人生舞臺,把握國家政策紅利,以創業開展人生事業,在疫後闖出新天。
姚志勝説,台灣青年勤懇務實,敢想敢拼,充滿活力與創意,但長期以來島內經濟社會結構滯後,限制了他們的才華與理想。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給廣大台灣同胞提供了新的重要發展機遇和嶄新視角。大灣區的影響力、輻射力將是世界級的,台灣必將受惠于大灣區的發展,這一趨勢應該讓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了解和認識。
目前,大灣區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動,已經迎來新一輪的宏觀發展新形勢。其中,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發展已是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新風口”。另外,去年11月出臺惠臺利民的“26條措施”,與前年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一脈相承,台灣青年到大陸發展有了更加紮實鞏固的平臺。
姚志勝表示,台灣青年在大灣區建設中,可以擔當好引進者、聯繫人的角色。引進者角色方面,台灣與大灣區在自然地理、區位優勢、人文民情等方面具有許多共性特徵,兩地合作點、對接點非常多,青年可以扮演先行先試的角色,把台灣的一些先進産業和文創意念引進大灣區,與大灣區城市共享台灣經驗。
聯繫人角色方面,當前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已經具備一定條件,隨著大灣區跨境合作空間擴充,在科研、環保等台灣優勢産業方面,積極聯繫更多年輕力量激發兩岸市場活力,透過大灣區推動兩岸共同市場,助力提升大灣區高水準開放程度,對接台灣市場需要。
而作為大灣區“東道主”的臺籍全國政協委員、臺盟深圳市委會主委林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大灣區建設不僅是深圳等灣區城市的重大發展機遇,更是包括台灣在內更廣闊地區的重大發展機遇,我們歡迎更多的臺商臺胞分享深圳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大機遇,不斷增進兩岸同胞利益福祉,共同推進兩岸經濟文化融合發展。
正如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説,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同反對“台獨”、促進統一,我們一定能開創民族復興的美好未來。相信大灣區這個令人心動的大舞臺必將吸引更多臺商、臺青有更多的機會擁抱未來。(你好台灣網5月25日消息 記者 張騰陽)
相關新聞
- 2020-05-26臺籍委員:法理反制“台獨” 實現有效懲治
- 2020-05-26江爾雄:以文化人,促進心靈契合
- 2020-05-26臺籍全國人大代表陳雲英:疫情再次確認每個人的“中國心”
- 2020-05-25臺籍全國人大代表張雄:涉港議案為解決台灣問題提供了借鑒作用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