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邊發現大型古墓群 出土文物2000余件
編輯: 張旭 | 時間: 2020-05-27 10:01:59 | 來源: 新華網 |
黃河邊大型古墓群出土的秦漢時期的帶釉陶瓷(5月23日攝)。李麗靜 攝
記者從河南省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該所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黃河邊發現大型古墓群,共有多個時期墓葬600多座,出土文物2000余件。
黃河邊大型古墓群出土的一組青銅材質的筆帽(5月22日攝)。李麗靜 攝
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鄭立超介紹説,這個古墓群位於三門峽市湖濱區後川村,北距黃河約500米。從2017年10月起,他們配合棚戶區改造項目,對這個位置進行了3次考古勘探發掘,勘探面積3.76萬平方米,發現多個時期墓葬600多座。這些墓葬主要集中在秦漢、唐宋和明清時期,尤以秦漢時期墓葬為多,有近300座。
黃河邊大型古墓群出土的一個帶銘文的青銅器(5月23日攝)。李麗靜 攝
目前,文物考古工作者已經發掘墓葬602座,出土陶器、銅器、鐵器、金銀玉器、瓷器、石器、骨蚌器等各類器物逾2000件套(枚),其中不乏鵝首曲頸壺、玉劍具、鑲玉銅帶鉤以及有銘銅器等一批造型獨特、製作精美,有較高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的稀有隨葬品。在秦漢時期隨葬品上,有“陜亭”“陜市”的戳印;在唐宋金元時期的墓誌中,有關於陜州的直接記載。
黃河邊大型古墓群出土的秦漢時期的帶釉陶瓷(5月23日攝)。李麗靜 攝
專家認為,這些墓葬排列較為有序,同時期墓葬相互之間很少有打破關係。墓葬群離陜州故城較近,應該是歷代陜州城的集中墓區。並表示,這個大型古墓群的發現與挖掘,揭示了隨著政治中心的轉移,三門峽地區逐步由興盛走向衰落的過程;大量秦人墓葬和西漢墓葬的發掘,為三門峽地區墓葬演變提供了十分寶貴的資料。(李麗靜)
標簽:
新聞推薦
- 新“出差三人組”亮相!神二十乘組簡歷來了2025-04-23
- 港澳臺輿論:美國眾叛親離,中國按節奏應對關稅戰2025-04-23
- “蓉聚天府·築夢四川” 2025川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行2025-04-23
- 穩外貿穩外資 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增強市場主體信心2025-04-22
- 神二十發射在即 這次太空之旅還有一位神秘乘客2025-04-22
- “圈粉”全球客商 廣交會向世界“種草”中國“智”造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