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小明,台灣最醜的風景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0-06-08 17:05:26 | 來源: 華廣網 |
小明,陸配夫妻未成年子女總稱,即使一直在台灣讀書生活、繳健保費,因為沒有台灣的身份證,從1月25日起至今仍被禁止回台灣與父母團聚。真相總在退潮後,現在看來,台灣當局挂在嘴上的防疫需求、台灣防疫成績第一名、人權民主等面對小明時都成了笑話。小明,成為台灣最醜陋風景的標記。
如果説不讓小明們回台灣是防疫需求,一位小明的媽媽曾説,我的孩子春節期間一直和我在一起,到了機場,我能入境,孩子不行,如果是防疫需求,怕我們成為“破口”,那麼,我不是“破口”,孩子就是“破口”?如果説情勢緊急政策只能一刀切,可不可以這把刀不切在母子之間?
刀切母子,文明何忍?可這冷酷的一幕就在台灣桃園機場上演。從大陸過春節回來的母親帶著一子一女,因為兒子沒有身份證不能入境,父親在台灣家中得知後四處奔走,母子三人在機場等了一天一夜,最後無奈又飛回了大陸。據説這個兒子就是小明的原型。也有人説一對母子從陜西回來,在機場等了一天,母親不可能扔下兒子自己入境回家,又原路飛回去,這個兒子才是小明。
這種境遇的小明説多不多,大概有五六百位,台灣自稱是防疫模範生、世界第一,到全世界去宣傳“Taiwan can help”,卻容不下自己的幾百個孩子,怎麼有臉去自誇?小明們説少也不算少,幾百位小明就牽扯幾百個家庭,他們分隔兩岸,小明見不到家人,通過網絡上課,看不清黑板,還被同學歧視:“你得武漢肺炎了嗎?”孩子何其無辜!
小明被台灣拒之門外近5個月,台灣疫情指揮官已經前呼後擁著去“防疫旅遊”了,三不五時炫耀台灣“加零”,小明是防疫“破口”早就淪為藉口和謊言,但小明還是不準入臺,這就不是政策缺陷,而是大人無德了!
早在2月11日,曾傳出小明們可以回臺,有關官員在解釋回臺政策時用“小明”舉例,才有了“小明”這個屬於群體的名字。但這個政策在疫情記者會上被防疫指揮官當眾拒絕,並説了那句冷血和仇恨的“選擇了國籍就要承擔”。孩子無法選擇自己的身份,那就是大人們選擇嫁娶什麼樣的人、到什麼地方過年,在指揮官這裡待遇是不一樣的,有些活該受苦,有些待如上賓。
果然,3月份歐美疫情爆發,台灣境外移入病例急增,在美國發了燒的、確診的,照樣上飛機回了台灣,指揮官説“怎麼忍心拋棄他們?”與小明相比,這種差別待遇就是歧視,而歧視是台灣所標榜的民主的硬傷。眼下美國反歧視的風暴強勁,陳指揮官沒有一絲反省嗎?沒有一點對小明們的良心不安嗎?
他當然可以不用反省和不安,因為台灣當局就是這個調調,大陸是敵人,和大陸沾親帶故的也不是自己人,誰喪盡天良地對他們狠誰就陞官升得快。當一名兒科醫生終於不再沉默,近日在網絡發文指禁止小明入臺違反“兒童福利法”,她還得為自己説出想法提前“消毒”:“請別再冠人賣臺舔中的大帽子”。結果,一手封殺小明的陳指揮官兇手變被害,對此回應説“自己身上挂滿箭靶,歡迎大家來射。”
問東答西,指南打北,順境要“順時中”,被質疑就耍悲情,政客一向如此,出身醫者的防疫指揮官也權術段位高超,真是擊穿了仁心。如果您身上有箭靶,與家庭分離的小明們的傷是誰射的?不能回臺畢業延續下一步深造和工作的陸生的痛是誰砍的?
請問陳指揮官,世衛組織正式命名新病毒後,您仍然口口聲聲“武漢病毒”,這不是散播歧視是什麼?台灣至6月6日境外移入病例388例,無一例來自大陸,仍然對大陸採取最嚴苛的管制措施,這不是仇恨是什麼?台灣全面“解禁”在即,大型活動都可以舉辦了,小明和陸生們還不能回來,這不是刁難是什麼?作為防疫官員,歧視、仇恨、刁難給台灣帶來的絕不是光榮,而是恥辱。口稱“武漢肺炎”,羞辱的哪是武漢?是“民主進步”!
禁上小明入臺,是官威,也是台灣最醜陋的風景!(文/終年無休)
相關新聞
- 2020-05-11朱穗怡:拆散陸配家庭 民進黨當局良心何在
- 2020-02-17【海峽兩岸】陸配子女返臺問題引發藍綠攻防
- 2020-02-26令人寒心 在臺陸配揭穿民進黨當局拉仇恨真相
- 2020-02-18拒陸配子女返臺 臺當局好“毒”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