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非遺購物節來了,線上線下一起淘“非遺寶藏”

上海非遺購物節來了,線上線下一起淘“非遺寶藏”

 

2020上海“非遺購物節”6月13日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開幕,上海市非遺協會“非遺寶藏”淘寶店以及非遺衍生品行銷中心線上線下同時開門營業。“非遺寶藏”已經通過工商部門註冊,將成為本市非遺産品的統一銷售平臺,首批加入的有20多個非遺項目單位,共50多款産品。

 

上海非遺購物節來了,線上線下一起淘“非遺寶藏”

 

非遺進入生産性保護階段

 

非遺傳承人的手藝如何轉化為符合現代生活和審美的産品,為現代人所接受,融入現代生活,讓傳承人得以靠手藝很好地生存下去,這是當前非遺傳承所面臨的問題。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會長高春明介紹,我國非遺保護正在從搶救性保護進入生産性保護階段,疫情發生以來,更凸顯其重要性。

 

此前協會曾去日本調研,讓高春明印象深刻的是,很多日本非遺都是百年老店,售價不菲,但仍然有銷路。“不能只是對非遺搶救性保護,一定要通過政策法規和新的理念,讓我們的傳承人能夠自我造血。這些傳承人平均年齡60多歲,核心能力在手藝,行銷和包裝是薄弱點,協會正好彌補他們的不足,打造一支年輕專業的團隊,讓大家加盟,整體運作。”

 

為此,上海市非遺協會聯手抖音、淘寶等主流電商平臺,聯合多家項目單位共同打造“非遺寶藏”整體品牌。一些産品策劃、行銷的會員單位,為這些非遺傳承人的産品進行定位、策劃、設計、行銷。“你”負責傳承手藝,“我”負責策劃産品推廣銷售。專業人做專業事,用“抱團”的傳承推廣方式,探索一條新的生産性傳承之路。

 

非遺寶藏淘寶店已上線20多個非遺項目單位的50多款産品,這些産品從上海具有非遺生産能力的200個項目中精選出10%,未來將不斷擴大。其中不乏上萬元、幾十萬元的非遺珍寶,也有香囊、絨線編織等幾十元的親民産品。老鳳祥的飾品、恒源祥的絨繡、曹素功筆墨、雍荷堂沉香等同樣亮相非遺衍生品行銷中心,供大眾挑選。

 

既然做了線上淘寶,為什麼還要做線下體驗中心?“非遺産品很多還是需要線下體驗,比如香類,網上描述得怎樣天花亂墜,消費者不親自去聞一聞龍涎香、麝香,還是無從著手。”高春明説。

 

為了找實體店,協會花了兩年時間。高春明坦言,曾經有一家老牌百貨公司來找他,願意免費辟出400平方米的空間供其使用,但想了想還是拒絕了。“我們不想非遺隔壁的攤位在賣牛仔褲,這不適合。”最終,店舖選址古宜路85號,緊鄰群眾藝術館。儘管不到一百平方米,螺螄殼裏做道場,還是專門辟出了一個非遺培訓空間,一張長桌,幾把椅子,可以請傳承人現場講解筆墨工藝、香囊製作、插花、香料鑒別等,讓大眾有更多體驗和親近非遺的機會。6月13日,一場抖音直播也在這裡舉行,在線上進一步推廣非遺文化。

 

上海非遺購物節來了,線上線下一起淘“非遺寶藏”

 

一口百寶箱19種非遺

 

明代白話小説《警世通言》中,記載了家喻戶曉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故事。在非遺寶藏店舖現場,也擺著兩款百寶箱。設計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包天偉介紹,這兩款百寶木箱的設計思路分別源於傳統盝頂式官皮箱和三撞式提盒。盝頂借鑒傳統建築屋頂的結構造型,這種官皮箱最早是古代官員上任時存放公文用的,後來演變為大戶人家女兒出嫁時放首飾的梳粧盒,杜十娘“怒沉”的就是這一種百寶箱。三撞式提盒最早用來裝食物,後來也裝金銀首飾,宮裏的娘娘們就會使用這種提盒。兩款百寶箱以交趾黃檀(大紅酸枝)和贊比亞紫檀為材,運用無縫榫卯技藝和古法生漆技藝,結構精巧嚴密,表面光滑細膩,令人愛不釋手。

 

上海非遺購物節來了,線上線下一起淘“非遺寶藏”

 

現在,百寶箱裏裝滿了非遺産品,高春明拉開一口三層百寶箱向記者展示,裏面足足裝了19種非遺。一層收納茶具,一層內含香料和品香用品、中藥香囊等,一層則有艾灸、刮痧用具等,它們都和健康、品質生活相關,也讓這只箱子成為一個集結了明清傢具製作技藝、紅木雕刻、陶瓷燒制、錦緞織造、沉香窖制、茶葉烘炒以及艾灸保健等非遺技藝為一體的非遺衍生品。

 

“這種産品一個傳承人做不起來,我們做紅娘,給19個人牽線搭橋,各種作品集中整合在這裡,抱團銷售。”高春明説。兩口百寶箱售價都超過3萬元,他介紹,該價格也包含箱子裏的非遺産品,會根據成品對每個非遺傳承人進行分成。未來,非遺寶藏也會推出簡化版百寶箱,價格更為親民的竹籃百寶箱等,箱中的“百寶”也會有不同的搭配,比如文房四寶百寶箱等。隨著産品的不斷研發,將有多種款式、形象、材料的百寶箱供市民挑選。

 

當天的雲上“非遺購物節”,線上線下聯動,線上牽手阿裏、京東、拼多多、美團、東家、東方網、抖音、快手、文化上海雲等平臺開展直播互動銷售等活動。上海16個區、百餘家適合開展銷售活動的保護單位、三十多家中華老字號、上海老字號、8所研培高校、多個文創企業和傳承人都將積極參與其中。目前,活動已匯集近300家非遺線上店舖、上萬款非遺主題産品,産品涉及傳統工藝、非遺美食和非遺文創等門類,其中70多家店舖來自雲南、貴州遵義等對口幫扶地區,助力非遺網絡扶貧。同時,全市各區線下店舖150余家參與,線下活動50余場。

 

上海非遺購物節來了,線上線下一起淘“非遺寶藏”

 

業內人士表示,這場非遺盛事不僅讓文化商品消費市場為之一熱,對非遺産品的市場規模化、集約化、普及化也影響深遠。“非遺寶藏”將更深入更全面地助力各非遺傳承人尋找到市場突破口,共同創造上海非遺文化産品市場的輝煌。

 

雲上非遺邀請大眾參與

 

文化上海雲上當天啟動 “雲上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通過雲展、雲演、雲講、雲售、雲遊等多種方式進行了非遺和文物大盤點。600余項資源,通過“我與非遺面對面”、“專家帶你賞文物”、“跟著非遺遊上海”、“建築可閱讀”、“影像上海 文化傳承”、“非遺購物節”等頻道,讓市民全方位了解上海的非遺、文物,學門非遺手藝,與非遺傳承人“見屏如面”,聽一聽文物背後的故事。200多位非遺傳承人相聚在抖音,與文化傳承保護單位共同發起“#dou是文化守滬人”和“建築可閱讀”話題,邀請大眾參與。

 

上海非遺購物節來了,線上線下一起淘“非遺寶藏”

 

本市各區也推出了各種線上非遺活動,拓寬在線文旅融合“新體驗”。比如靜安區文化和旅遊局推出“文‘遺’靜安·非‘嘗’之旅——主播帶你玩轉靜安非遺”活動。主播上午來到擁有75年曆史的王家沙總店,品嘗蝦仁小餛飩、蟹粉小籠等特色早點,參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魯庵印泥製作技藝傳習所;中午時分來到綠楊村酒家,品嘗了解川揚菜點製作技藝的特色;吃過午飯,主播來到陜西北路老字號一條街,體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龍鳳旗袍手工製作技藝,來到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鴻翔女裝製作工藝門店,了解鴻翔的歷史……活動全程由“一直播”平臺“玩轉星球”直播,讓全國各地的朋友在線參與體驗了靜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上海非遺購物節來了,線上線下一起淘“非遺寶藏”

 

黃浦區為市民精心設計的非遺雲旅遊,由主播帶領觀眾以“新天地”、“大世界”、“福州路”、“南京路步行街”、“豫園”為主線,涵蓋14個非遺項目的“非遺發現之旅”。引導市民在線下游中體驗非遺,來一段品、學、遊、樂、購的非遺之旅。圍繞全市“非遺發現之旅”、“尋寶主題館”2大主題,雲上遺産日推出10條線路、4個展館,以主持和嘉賓導覽、觀眾“第一視角”沉浸式短視頻形式,探索不一樣的傳統文化旅遊體驗。

 

閔行區今年也首次將“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搬上雲端,讓大眾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享受非遺大餐。“閔行非遺老鬧猛”採用現在最火的直播形式,區文旅局領導帶市民一同聞香、賞樂、品糕,根據直播提示購買,即可擁有同款非遺産品。“閔行非遺腔勢足”集中展示閔行非遺風采,由非遺穿針引線帶大眾領略閔行美景。“閔行非遺好白相”中,開設易學易做的雲端課堂,市民朋友“宅”在家中便能學習香囊、剪紙、面塑、太極拳等項目技能,完成學習後還可上傳學習成果,有機會贏取精美禮品一份。“閔行非遺看阿拉”匯集全區14個鎮、街道(工業區)近年來非遺保護成果,通過點讚、轉發可以為自己所喜愛的地方加油鼓勁。

 

上海非遺購物節來了,線上線下一起淘“非遺寶藏”

 

此外,60集《海派百工》4K非遺微電影已全部拍攝完畢,這是一部傳統文化的傳承日誌,帶領市民共同探尋上海城市生活中共通的非遺“密碼”。在遺産日前夕該片正式登陸B站剛開通的4K頻道連載,每週五更新,引來無數年輕人“追劇”,B站評分達到9.6。

 

網友“叫我街文Lee”評論説:“年輕的我們被包圍在物欲和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之中,那些需要長時間沉澱和堅持的事物變得彌足珍貴。”不少年輕人感到“震驚”與“驚嘆”,稱這部片子讓他們反思自身的文化。這就是傳統文化在非遺上展現的魅力。

 

本文圖片:蔣迪雯 攝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