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踏訪四平,蘊含哪些戰略考量?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0-07-23 09:42:06 |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東北太重要了。戰爭年代,我們黨就意識到,“只要我們有了東北,那麼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吉林考察,這是他到中央工作後第八次上東北。考察首日,他來到有著“關東門戶”和“東北糧倉”之稱的四平。在這個昔日兵家必爭之地,總書記的戰略考量意味深長。
△習近平吉林之行第一天考察地示意圖
“中國飯碗”:黑土地上的牽掛
習近平在吉林四平考察的第一站,是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産基地核心示範區。之所以選擇在這裡大量種植玉米,源於梨樹縣獨特的地理位置。緯度高、光照足、氣候濕潤,再加上肥沃的黑土,梨樹縣有了“黃金玉米帶”的美譽。
△這裡是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産基地。(總臺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7月的玉米處於抽穗揚花階段。(總臺央視記者黃京輝拍攝)
習近平在這裡重點了解糧食生産、黑土地保護利用等情況。綠色、黃色、黑色,交織成中國東北最美的底色。2018年9月,總書記在黑龍江建三江考察時就曾指出,要加快綠色農業發展,確保黑土地不減少、不退化。
△萬畝田疇,生機勃勃。(總臺央視記者楊波拍攝)
由於保護不及時、耕作不合理,梨樹縣黑土厚度曾在30年裏減少了近40釐米。中國農業大學李保國教授和相關科研院所在這裡聯合攻關,最終開創了“梨樹模式”:以玉米秸稈全覆蓋免耕栽培技術為核心,為越來越薄的黑土層披上“棉被”,讓黑土地重新煥發生機。
△秸稈留在農田不僅能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地力,而且解決了秸稈焚燒導致的環境問題。(資料圖)
△黑鈣土、草甸土和黑土均是適宜玉米種植的土壤。(總臺央視記者邢彬拍攝)
“梨樹模式”帶來了改善土地、保護環境、提高效益的綜合效應。這個基地今年預計玉米産量為15億斤,農民收益增加2500余萬元。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前年在建三江,總書記雙手捧起一碗大米説:“中國糧食!中國飯碗!”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總書記強調,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四平看糧,意味深長。
△“梨樹模式”讓玉米畝産量從2007年的650公斤提高到現在800公斤以上。(總臺央視記者邢彬拍攝)
“金扁擔”:挑起農業現代化
習近平隨後來到位於梨樹縣八里廟村的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于2011年11月註冊成立,現有規模經營土地面積690公頃。(總臺央視記者吳剛拍攝)
今年52歲的合作社理事長盧偉是本地農民,他早就意識到規模經營的必要性:既解決土地“零散細碎”問題,又能解放農村勞動力。
△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獲得諸多榮譽。(總臺央視記者楊立峰拍攝)
合作社從最初的6戶發展到如今的176戶,併發展了土地流轉、帶地入社、全程託管、代耕土地等多種方式。除了規模化,合作社還推行機械化,現在已擁有大型農機具54台套。
△這是“帶地入社”規模經營合同書。(總臺央視記者覃思拍攝)
在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習近平重點了解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經營等情況。在此前赴東北考察時,總書記強調,要用規模經營提升農業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要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慧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農業現代化,是總書記牽掛的大事。他説,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要有城市現代化,也要有農業農村現代化。今年兩會期間,總書記動情回憶起當年梁家河鄉親的期盼:將來上山幹活挑著金扁擔。他説:“這個‘金扁擔’,我就理解為農業現代化。”
△合作社投入資金450萬餘元購置這些農機具。(總臺央視記者楊立峰拍攝)
“精神高地”:汲取克難制勝的力量
習近平在四平考察的最後一站,是坐落在市區英雄廣場內的四平戰役紀念館。
△為銘記與傳承這段不平凡的歷史,四平戰役紀念館于1958年成立。(總臺央視記者程鋮、徐洋拍攝)
四平地處東北松遼平原腹地,位於瀋陽、長春之間,多條鐵路在此交匯,也由此成為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1946年至1948年,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與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先後四次大戰四平,從解放戰、保衛戰到攻堅戰、收復戰,戰況慘烈。人民軍隊以傷亡四萬餘人、其中犧牲近兩萬人的代價取得最後勝利。
△四戰四平半景圖(局部)(來源於四平戰役紀念館官網)
△“決戰保四平”展板(總臺央視記者徐洋拍攝)
習近平走進四平戰役紀念館,重溫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紀念館設戰史陳列廳、半景畫館、電影廳等,其中“四戰四平歷史陳列”展出文物、圖片、文獻500余件。
△左一是東北民主聯軍遼吉軍區戰鬥英雄獎章,右邊兩枚是東北民主聯軍艱苦奮鬥獎章。(總臺央視記者盧心雨拍攝)
△這是原第1縱隊司令員李天佑保存的《四平攻堅戰總結》。(總臺央視記者石偉明拍攝)
△展廳內題為“激戰塔子山”的油畫。(總臺央視記者石偉明拍攝)
東北大地是當之無愧的精神高地,曾經誕生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從鐵人王進喜生前戰鬥過的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到遼寧撫順雷鋒紀念館,從東北烈士紀念館到四平戰役紀念館,都曾留下了習近平的足跡。重溫革命歷史,追思時代楷模,正是為了從東北這片充滿激情的熱土汲取綿綿不絕的精神力量。
△在四戰四平中我軍犧牲的最高將領是西滿縱隊獨立一師師長馬仁興。
△俯瞰英雄廣場。
上個月在寧夏考察時,總書記説,堅定的理想信念,永遠是激勵我們奮勇向前、克難制勝不竭的力量源泉。驚濤駭浪從容渡,越是艱險越向前。
相關新聞
- 2020-07-23習近平赴吉林考察調研
新聞推薦
- 習近平離京赴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秘魯進行國事訪問2024-11-13
- 習近平向“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致賀信2024-11-12
- 藍廳觀察丨菲律賓出臺涉海“惡法” 包藏險惡用心2024-11-12
- 特寫:讓兩岸青年交流成為增進彼此認同的“良方”2024-11-12
- 殲-35A、嫦娥六號月背樣品、貨運航天飛機……本屆航展“亮點”紛呈!2024-11-12
- 電影出海!中國電影推動中美文化交流 為國際市場注入新活力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