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嘩眾取寵?民進黨炒作華航“改名”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腳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0-07-24 11:00:23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這兩天,民進黨當局重施故伎,再次上演“正名”把戲,“華航改名”又榮登島內輿論熱榜。
臺立法機構22日表決由民進黨黨團提出的所謂“旅行證件更名公決案”及“華航更名公決案”,最終以64張同意票通過,國民黨則全員未出席表決。
對於所謂“旅行證件更名”,民進黨宣稱,證件封面的“CHINA”會造成他國無法清楚辨識,“被誤認為來自中國大陸”。因此要求臺行政部門就如何進一步提升臺旅行證件之“台灣”、“TAIWAN”辨識度研提具體作法。而“華航更名公決案”部分,民進黨提案要求臺交通部門應研提分期可行之“華航改名計劃”,原因是中華航空(CHINA AIRLINES)與中國大陸的中國國際航空(AIR CHINA)屢屢被混淆。
有關華航所謂的“正名”已不是第一次提出,從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執政期間、到2016年7月以及2018年6月已三度被提及。而這次“改名”的提案起因要追溯到今年4月,當時民進黨大搞所謂“口罩外交”,由華航來運輸物資,在國際上狂撒口罩。當時一些綠營政客和媒體聲稱台灣華航被誤認為大陸飛機,稱這是此前不對華航進行“更名”而造成的,叫囂著要為華航“正名”,但因備受爭議,很快就不了了之了。
那麼,這次決議案通過,民進黨就真的能得逞讓華航改名嗎?根據相關規定,立法機構通過的決議案並無法律強制效力,只能對行政部門做出監督與建議,這就意味著,臺立法機構通過的上述決議並無實質意義,這又是個沒有任何結果的鬧劇。
民進黨執政後曾多次炒作華航“改名”議題,但都無果而終。華航“改名”不是台灣關起門自己單方面就能解決的問題,“改名”牽扯甚廣,涉及公司商標、航權談判、航約修訂、時間帶重新分配、變更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代碼及機身涂裝等,不僅需要付出龐大成本,還可能會影響航權,影響甚大。民進黨此舉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改名”的實質是走向“法理台獨”,而“台獨”註定是絕路一條,民進黨心裏也明白不可能真的“改名”,這顯然就是“台獨”分子又一次自娛自樂的鬧劇而已。(文/郭大路)
相關新聞
- 2020-07-23臺通過提升“護照”和華航“台灣”辨識度提案遭眾嗆
- 2020-05-11民進黨當局一直走在“獨”的路上,差別只是腳步快慢
- 2020-05-11美在臺機構負責人鼓動台灣中華職棒改名 網友:關老美啥事?
- 2020-04-29風向變了 華航“更名案”民進黨態度軟化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