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臺青年法律人才開啟暑期“雲研討”

25日下午,2020“台灣青年法律人才”上海—台北視頻研討會在上海君倫律師事務所舉行。滬臺法律青年人才相聚雲端,開啟了一場生動的“雲交流”。

 

因疫情的影響,已經開啟四年的兩岸青年法律人才暑期實踐按下了線下暫停鍵,開啟“雲端相見”的後疫情模式。當天,華東政法大學代表與歷屆參與的11家律所負責人、帶教律師匯聚上海會場,台灣參與高校教授、律師、歷屆學員及今後有意向參與到項目中的新學員雲集台北會場。他們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開展了“雲交流”、“雲討論”。

 

為了加強兩岸青年的互動交流,鼓勵有志從事兩岸法律事務的青年法律人才到大陸、來上海創業就業,2016年,上海靜安區依託區域內知名律師事務所雲集的優勢,探索首創了“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四年來共有來自台灣島內81位學生來到上海完成為期2個月的實踐生活,不僅豐富了兩岸法律實務經驗,對上海也有了全新客觀的認識,共有13所台灣地區高校的300余位學生參與了項目的相關活動。

 

今年是“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項目第五年,以“總結年、雲對話”為主題,以“成果化、線上化、職業化”為目標,邀請各參與方在線上通過研討會的形式溝通交流。

 

上海君倫律師事務所主任丁德應、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管理合夥人管建軍、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官振鳴、台灣政治大學法學院專任教授顏玉明、台灣環宇法律事務所主持合夥律師李書孝圍繞“兩岸法律青年‘雲相見,話未來’”、“大陸民法典下的擔保物權制度與台灣民法典下相關制度的簡要比較”、“識見與實踐、預見與遇見”、“疫情過後的法律視角觀察”、“陸資來臺的困境和思考”等議題進行主旨演講。

 

歷屆臺青學員線上分享了在大陸的學習收穫和感悟。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首屆學員張毓哲表示,沒有踏出舒適圈,不會了解世界多麼廣大與不同。他秉持著這樣的信念參加臺青基地實踐。在實踐中,他認識到了不少大陸地區的朋友,與他們一起交流兩岸的法律、經貿,生活等方方面面,他們的熱情與積極讓他印象深刻。同時在上海上了公司法、保險法、商標法的課程,他相信,隨著兩岸交流日益頻繁,能夠認識並且學習大陸的法律,是提升未來就業競爭力的重要秘笈。

 

上海市臺辦副主任王立新表示,希望不斷深化“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交流項目內涵,為更多有志於從事兩岸法律服務的青年人才提供交流平臺與服務。依託上海-台北雙城論壇形成城市交流機制,持續推動專業領域交流。

 

上海靜安區委常委淩惠康在研討會上致辭,他希望參與臺青項目的學員常回上海看看,沒參與過的學員今後也能來上海來靜安多體驗多感受,靜安區“台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將繼續搭建兩岸青年互相學習,增進了解的平臺,讓更多的台灣專業領域青年來大陸,來上海,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海峽之聲廣播電臺7月27日消息(記者 程娟娟)

 

滬臺青年法律人才開啟暑期“雲研討”

 

2020“台灣青年法律人才”上海—台北視頻研討會啟動現場

 

滬臺青年法律人才開啟暑期“雲研討”

 

上海君倫律師事務所主任丁德應發表“兩岸法律青年‘雲相見,話未來’”主旨演講

 

滬臺青年法律人才開啟暑期“雲研討”

 

台灣政治大學法學院專任教授顏玉明進行“疫情過後的法律視角觀察”視頻演講

標簽: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