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鳥右側卵巢何時消失的
編輯: 張旭 | 時間: 2020-07-30 11:03:39 | 來源: 光明日報 |
光明日報北京7月29日電(記者齊芳)動物學家們發現,大多數現生鳥類只有左側的卵巢及輸卵管。但古生物學家們發現,鳥類的遠古祖先——恐龍,其生殖器官和現在的爬行類動物相似,仍保存兩側的卵巢及輸卵管。那麼,究竟是在演化的哪個階段,鳥類“變了”呢?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生物通訊》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周忠和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仍然支持他們之前的發現——這一改變發生在恐龍向鳥類過渡的階段。同時,論文也回答了學界關於軟組織能否保存在化石中的疑問。
反鳥類與現代雞的卵巢濾泡對比照片。Alida Bailleul供圖
2013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團隊在對白堊世的熱河鳥類以及反鳥類的研究中發現,早期鳥類顯然已經只保留左側的卵巢和輸卵管,進而推測右側卵巢和輸卵管的退失可能發生在恐龍向鳥類過渡的階段,並認為這種改變是為了適應飛行減重而發生的。
這一成果彌補了“從恐龍到鳥”的缺失一環。但論文發表以後,引起了學術界的爭議:部分學者質疑軟組織能否保存如此長時間,同時猜測周忠和團隊認為的“卵泡化石”實際上是胃部內未被消化殆盡的植物種子。
為了解答這個疑問,周忠和研究團隊近年來一直在對相關標本進行研究。團隊採用高解析度CT、能量色散X射線譜、傳統的骨組織切片染色等技術手段,對“疑似”卵泡和現生標本做了對比研究。
研究結果不但進一步確認了這是卵巢濾泡化石,更展現出該組織的高分辨細節特徵,包括了可收縮的,肌肉、血管化的組織,來為卵泡提供營養,幫助排卵期的鳥類順利排出卵泡。這些都和現生的鳥類正在形成的蛋黃周邊的組織相似。而平滑肌纖維,膠原蛋白纖維,血管等軟組織的發現都和早期研究論文中提出的假設吻合,與食入種子的假設不符。同時,該研究還更進一步發現:反鳥雖然也有一個功能性的卵巢和輸卵管,但是它們卵泡發育速率相對於現代鳥類要慢,和古鳥類較低的新陳代謝水準有關。
周忠和介紹,近年來,熱河生物群化石除了保存有完整的骨骼、精緻的羽毛和其他皮膚衍生物外,包括肺泡等軟組織內臟研究同樣不斷涌現,證明了軟組織歷經複雜、長時間尺度的埋藏仍可以被保存下來。而對這些化石的研究,很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對遠古生物的新認知。
新聞推薦
- “手拉手”!中國鏈博會打造世界“共贏鏈”2024-11-29
- 澳門故宮文化遺産保護傳承中心啟用2024-11-29
- 12月1日起赴港澳旅遊“一簽多行”“一週一行”陸續實施2024-11-29
- 這場跨越海峽的“青春之約”成為兩岸交流的靚麗風景2024-11-29
- 泉州走進台灣 泉州特色文創在台北大稻埕展出備受歡迎2024-11-29
-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廈門海滄區舉辦海印放火獅民俗文化節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