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做伴,西部放歌——走近紮根西部建設邊疆的大學生們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0-08-11 11:04:08 | 來源: 新華社 |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
青春做伴,西部放歌——走近紮根西部建設邊疆的大學生們
青春無問西東,奮鬥自成芳華。
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回信:得知你們118名同學畢業後將奔赴新疆基層工作,立志同各族群眾一起奮鬥,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西部建設者,我支持你們作出的這個人生選擇。
把理想化成力量,帶著知識和本領到西部、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已成為許多高校畢業生們不約而同的選擇。新華社記者近日走近他們,聆聽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矢志不移建設邊疆的新時代青年的故事。
東北農業大學畢業生李明鍵(前排左一)與研究生支教團在西藏昌都市支教期間與學校師生合影(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選擇:到西部去
“在新疆紮根是我一生中最堅定的選擇。”來自青島的丁貴陽這樣説。這個畢業季,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的丁貴陽和117名同學一起,決定留在新疆、建設新疆。
丁貴陽説,對於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説,地質構造複雜的新疆大地是最好的實踐場。“留在新疆,為國家探礦,為祖國獻石油。我願意擔負起這一光榮使命。”
西部艱苦,西部同樣大有可為。因為理想、因為牽掛、因為想把自己奉獻給讓老百姓幸福的事業,遼闊神秘的西部,成為越來越多有志青年的擇業選擇。
在西藏拉薩市林周縣,公益幫扶途中,馬立(左)與農牧民交談(2015年3月18日攝)。 新華社發
馬立多年前就有一個支援西藏的夢。2014年,馬立從太原師範學院畢業後,毅然參加西部計劃,來到雪域高原。兩年志願時間,他與農牧民同吃同住,發起多項公益活動。其中,他發起成立的“拉薩市林周縣愛心中轉站”,共計發放衣物百萬餘件,與30余名孩子進行了一對一的愛心幫扶。
兩年期滿,馬立作出決定,紮根西藏。“我和當地農牧民百姓已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一走了之工作不就歸零了嗎?”如今,馬立已成為拉薩市林周縣阿朗鄉人民政府的工作人員。阿朗鄉曾經是孔繁森同志奮鬥過的地方,這讓馬立備感榮耀。
馬立不孤單。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累計招募39.2萬名高校畢業生參加“三支一扶”計劃,近80%的期滿人員繼續留在基層工作。截至2018年底,共有29萬餘名西部計劃大學生志願者深入中西部2100多個縣市區旗服務基層。
對於很多高校畢業生來説,選擇西部,意味著選擇了遠方。而對於另一些家在西部的大學生來説,到西部基層去,則是走出重重高山後的回歸。
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的工學博士趙坤,2018年畢業後選擇回到了家鄉甘肅,現已成為蘭州理工大學青年科研骨幹。“假如我們自己都不願意回來,別人就更不願意來了。”趙坤説,對於我來説,放棄待遇和環境更好的東部,回到西部,才是最正確和無悔的選擇。
來到、留下、紮根,高校畢業生們正為西部建設注入不竭力量。“這些大學生的到來,為基層補充了大批急需人才,有效緩解了當地人才短缺現狀,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資源和建設力量。”共青團西藏自治區委員會權益志工部部長劉傳磊説。
廣西田林縣八渡瑤族鄉六林村駐村第一書記牟海迪(左)走訪結束後與貧困戶告別(2020年4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林凡詩 攝
奮鬥:無悔韶華
2017年的一天,廣西田林縣八渡瑤族鄉六林村來了一位戴著黑框眼鏡的斯文青年。他叫牟海迪,1994年生人,這天剛到任駐村第一書記。“這小孩能帶我們脫貧?”村民們心裏滿是疑惑。
兩年之後,六林村人均收入比2017年提高了4000元。牟海迪用實際行動,向父老鄉親交出滿意的答卷。沒資金、碰釘子,山高路遠、斷水斷電……每當遇到困難時,牟海迪説,只要能帶大家致富,這都不算個事兒。
廣西田林縣八渡瑤族鄉六林村駐村第一書記牟海迪(左二)與村幹部一起籌劃村裏道路建設(2020年4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林凡詩 攝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不僅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紮根西部的大學生們,正在各個領域夜以繼日地奮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2009年,剛出校門的郇志鵬一頭扎進有著“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乾大沙漠。紮根大漠11年裏,他時常望著窗外肆虐的風沙,看著飯菜裏飄落的沙子,默念著一句話:“青年不奮鬥什麼時候奮鬥?!”
在郇志鵬和同事們的努力下,2019年6月23日,塔裏木油田成功鑽成井深8882米的輪探1井,創造了亞洲陸上最深井等七項亞洲紀錄,在8000米以深超深層獲得工業油氣流,開闢了塔裏木盆地超深層油氣勘探新領域。
在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西藏那曲,談海玉已經紮根17年。17年前的那曲,醫院傳染科專業人才匱乏、醫療配套設施不健全,高發的結核病、肝炎等傳染性疾病,時刻威脅著百姓的生命健康。
“一定要讓傳染科強起來。”為了這個誓言,談海玉引進技術,規範診療方案,積極引介人才;在出現傳染病風險時,總是主動將最危險最艱巨的任務攬在自己身上;17年來,只回老家陪父母過了3個春節……
正所謂功不唐捐,談海玉多年來治愈的急慢性傳染病患者超過8000人。在她的努力下,醫院傳染科建設得到了質的飛躍。“再多的榮譽也比不上農牧民百姓對我的認可,既然選擇了紮根藏北高原,就要承擔起這個責任。”她説。
青春因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昇華。一位位、一代代大學生們,將奮鬥的激情灑滿西部基層,把青春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用無悔年華寫就著人民幸福的華彩篇章。
東北農業大學畢業生李明鍵(前排左一)在西藏昌都市第二高級中學支教期間與學校籃球隊師生合影(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使命:建功邊疆
“我想用一輩子去完成他們的心願,我想在這裡改變更多的孩子們。請允許我向母校遞交一張請假條……”前不久,剛剛完成一年支教,本應保送研究生繼續深造的李明鍵向上級提出了留藏申請。
曾經,來西部支教是他的夢想;現在,為孩子們築夢,成了他念茲在茲的心事。李明鍵説,未來,我將盡最大努力滿足這些寄託全家希望的孩子們走出大山的渴望。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在雪域高原、在天山南北、在黃土高坡……奮鬥在基層崗位的大學生們,正用青春續寫著西部邊疆的精彩未來。
“2019年疏附縣脫貧摘帽。和貧困説了‘再見’,也就到了和小康説‘你好’的時候。”2014年大學畢業之際,來自山東的崔久秀選擇奔赴西部,在喀什地區疏附縣薩依巴格社區擔任黨支部書記。
“下一個目標,就是幫助村民拓展致富渠道,為鄉村振興添把火。”如今,崔久秀幫著村民創辦服裝加工合作社、縫紉培訓班,帶領群眾發展千畝日光溫室産業、發展庭院種植養殖,為村民增收費盡了心思。
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劉雷已經“四進”西部。2014年他在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支教一年;2016年在拉薩志願服務一年;在吉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又兩次返回西藏,資助西藏少數民族學生、推動藏漢民族交流。
但他仍希望畢業後將所學運用到基層建設中去,服務基層老百姓。“我希望把自己的成長放在基層,在基層紮下來踏實幹點事。”劉雷説,儘管在西部生活很艱苦,但在20多歲的年紀,就應該做可以一輩子驕傲的事。
今年畢業季,更多大學生正在啟程。他們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過程中,紮根基層、建設邊疆,奮力書寫著屬於個人和祖國西部的新篇章。(參與記者:何偉、林凡詩、王澤昊、白麗萍、孟含琪、楊思琪、俞菀)新華社記者黎大東、許晟、顧煜
相關新聞
- 2020-07-24獨家視頻丨習近平關心大學生就業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