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居住的雕塑

可居住的雕塑

 

夕陽薰細草,“海”色映疏簾。從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出發,不到兩個小時,就到了位於埃斯特角(又名東角)的人民之家(見圖,李曉驍攝)。人民之家被譽為“可居住的雕塑”,依山而建、面朝大海,遠望仿佛置身於希臘聖托裏尼的建築群,曲線圓潤的外表又好似西班牙的米拉之家。日落時分,在這座極具地中海風格的白色建築裏眺望,會感嘆夕陽無限好。

 

人民之家建於1958年,由烏拉圭先鋒派藝術家卡洛斯·巴艾斯·比拉羅親自設計並參與建造,耗時36年完成。如今,它已由最初的住所改造為集住宅、工作室、博物館、旅館和餐廳于一體的綜合建築。

 

設計者比拉羅既是抽象藝術家、畫家、陶藝家、雕塑家,又是作家、作曲家,可謂是藝術多面手,他的藝術作品更是遍及世界。1958年,他第一次來到東角的海邊,看到絕美的海景就萌生了蓋房子的想法。當時恰好有一塊土地在出售,在朋友和投資者的幫助下,他順利地買了下來。起初,比拉羅和他的夥伴們先搭建了一個鐵皮屋。之後在當地漁民的幫助下,他又蓋了一座小木屋,並將其命名為“開拓者”。之後的幾十年,建築規模不斷擴大,用白色水泥包裹後,成了如今的模樣。

 

沒有棱角是這座建築設計最獨特之處。比拉羅的設計靈感受麵包烤箱、地中海建築和女性曲線美啟發,但最主要的來源是棕灶鳥的鳥巢。棕灶鳥在烏拉圭很常見,在築巢過程中,鳥兒把巢穴建成半球形,看上去就像一個烤爐。鳥巢內部有一扇小門,隔出了“一室一廳”。

 

如同棕灶鳥巢一般,人民之家借助地勢,層層堆疊,一共13層,看起來就像白色的梯田。內部房間看似相互隔開,但轉個彎就能發現有條小走道連接彼此。建築外墻上還有許多圓管狀的凸起,這是比拉羅專門給鳥兒做的窩。

 

耗盡藝術家半生心血的人民之家,不僅是比拉羅藝術理想的表達,也寄託著他對兒子卡利托斯的愛。卡利托斯是一名橄欖球運動員,也是1972年安第斯空難的16名倖存者之一。1972年10月13日,卡利托斯所在的橄欖球隊乘坐烏拉圭空軍571號航班從蒙得維的亞飛往智利聖地亞哥參加比賽,機上共45人。飛機飛到安第斯山脈附近時遇到亂流,偏離航線,撞山墜毀,17人當場喪生。由於失事地點極為偏僻,海拔約4000米,氣溫在零下30攝氏度以下,一些倖存者也陸續因為失溫或遭遇雪崩而死。

 

在空難後的第七十二天,倖存者終於得救,而活下來的只有16人,當時只有19歲的卡利托斯就是其中之一。兒子頑強的意志深深地感動了比拉羅,他決定將人民之家獻給劫後余生的卡利托斯,以示對意志的致敬、對生命的致敬。

 

在人民之家,隨處可見含有太陽元素的擺件,游泳池底也用地磚鋪成太陽圖案,展現了烏拉圭人熱愛太陽的傳統。從1994年起,每天下午日落之前的幾分鐘,人民之家都會舉行“太陽儀式”。露臺上播放著比拉羅本人的錄音,朗誦著獻給太陽的詩:“你好,太陽!你的光輝再次播灑,在你漫長的旅程,從這生命的開始……沒人意識到你屬於每個人,但你願意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光亮……再見,太陽!當你轉瞬即逝,黃昏隨之而去。懷念將接管我和人民之家……太陽!再見!明天是你我的約定……”

 

晚年的比拉羅一直在人民之家工作、生活,他還把一部分建築開闢成酒店。2014年,90歲的比拉羅辭世,為人們留下了永久的建築傳奇。他曾經説,這座白房子“被成千上萬遊客的能量滋養著,他們曾在那裏有過難忘的時刻”。

 

告別余暉,人民之家不僅代表對過去的懷念;清陽曜靈,人民之家更飽含對明天的期待。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