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來了丨曬出前三季度成績單!中央企業“頂梁柱”本色不改

10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前三季度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前三季度,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1.1萬億元,同比下降4.6%,降幅較1—8月收窄1.2個百分點。累計實現凈利潤9133.5億元,同比下降13.6%,降幅較1—8月收窄11.3個百分點,已連續5個月收窄。三季度當季中央企業收入和效益同步實現正增長。

 

“最好水準”與“年內新高”

 

前三季度,絕大多數企業延續了生産經營持續改善、經濟效益快速回升的向好態勢,三季度當季的營業收入由負轉正,連續3個月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9月當月,中央企業更是創造了兩個“最好水準”;一是實現營業收入2.8萬億元,同比增長4.3%,月度增速創今年最好水準;二是實現凈利潤2046.3億元,創歷史同期最好水準。此外,前三季度中央企業收入利潤率保持在7%以上,9月份達到9.5%,創下十年來最好水準。

 

同時,中央企業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資産投資(不含房地産)1.8萬億元,同比增長11.3%,投資增速創下年內新高。9月當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3391.7億元,環比增長66.7%,增長顯著。

 

重點來了丨曬出前三季度成績單!中央企業“頂梁柱”本色不改

 

△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

 

高分“成績單”的背後:“給力”“助力”“努力”

 

彭華崗介紹,前三季度,中央企業效益降幅由上半年的37.7%迅速收窄至13.6%,為實現全年目標奠定了基礎、增強了信心。在今年受疫情衝擊和複雜國際環境雙重影響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很不容易”。

 

一是國內宏觀形勢給力。我國出色的疫情防控成績為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三季度以來,疫情對國內經濟的負面衝擊有效緩解,工業生産、投資、消費、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均有明顯的改善。

 

二是援企穩企政策助力。國家為推動落實“六穩”“六保”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實施了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讓利政策,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持續保持較高水準,實體經濟運行成本明顯降低。

 

三是中央企業廣大幹部職工自身努力。中央企業廣大幹部職工萬眾一心,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營發展擺到突出的位置,奮勇拼搏,迎難而上,有力推動了生産經營持續向好發展。

 

經濟責任 社會責任一肩挑

 

中央企業除具有重要經濟責任外,還肩負著巨大的社會責任。前三季度,中央企業堅決執行國家降電價、降氣價等助企紓困政策,降低社會運行成本約1600億元,在穩定産業鏈工業鏈方面作出積極貢獻。

 

彭華崗在發佈會上舉例説,僅中央企業降房租一項政策,便涉及到20萬戶商戶,對減輕中小企業負擔發揮了很大作用。另外,中央企業還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搭建如中車集團的“中企雲鏈”、國家電網的“電e金服”等産業鏈金融服務平臺,通過提供保理、貼現等金融服務,為上下游的中小企業融資近2000億元。

 

脫貧攻堅戰場上,中央企業更是發揮了攻堅主力軍的作用。截止到今年8月底,中央企業在246個定點扶貧縣投入和引進無償幫扶資金42.28億元,培訓基層幹部和技術人員19.06萬人,購買和幫助銷售貧困地區農産品39.21億元,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126%、202%和236%。在産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等方面更是工作成效顯著。

 

彭華崗表示,下一步,國資委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進中央企業持續優化佈局結構、提升管理效能、增強抗風險能力,全力以赴抓好生産經營發展工作,力爭絕大多數中央企業效益持續較快增長、力爭中央企業總體效益實現正增長,努力為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作出更大貢獻。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