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個城市建立1700多家,這個新型公共閱讀空間為何值得推廣?
編輯: 張旭 | 時間: 2020-10-28 09:56:53 | 來源: 文匯報 |
剛剛發佈的2019全民閱讀報告顯示,溫州紙質圖書人均年閱讀量為6.75冊,比全國多出了2.1冊。
這一喜人的數據背後,得益於一種新型公共閱讀空間——城市書房的出現。這是24小時不打烊的閱讀場所,為社會公眾就近閱讀、夜間閱讀、隨時閱讀提供方便,把圖書館辦到市民身邊。
據統計,目前,全國已有130多個城市結合實際建立了1700多家城市書房,呈現出面上開花的良好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城市書房已經成為當地文化名片和遊客的網紅打卡地,已成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
城市書房的模式為何值得推廣,未來還有哪些可能?近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公共文化專家齊聚溫州,共同探討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與城鄉公共文化空間的創新發展。由十個城市發起的“全國城市書房合作共享機制”同時成立,拉開了全國各地城市書房聯動共享共建發展的新序幕。
據透露,城市書房這種類型的公共閱讀空間最早是從2014年前後開始出現的,比如溫州的城市書房、張家港的圖書驛站、江陰的三味書咖、深圳羅湖區的悠·圖書館以及揚州的24小時城市書房等。在最早的這一批城市書房當中,溫州首創而且首先使用了“城市書房”這個名稱,如今這個名稱在全國已經被普遍使用。
在國家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李國新看來,城市書房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的中國創造,是打通公共閱讀最後一公里的新突破。與傳統的圖書館相比,城市書房高度關注了設施佈局的服務半徑和覆蓋面積,這些因素過去在我們國家過去的圖書館設施建設當中關注不夠。其帶來的結果就是由我們過去常説的把老百姓吸引到圖書館,變成了把圖書館辦到老百姓身邊,創造了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具有中國特色的實現方式。
而在硬體建設、選址、設計和日常管理等方面,也打破了以往由政府統包統纜的做法,激發社會力量參與的熱情。比如,溫州市已經建成的城市書房,90%是由企事業單位或者街道社區提供場地。上海嘉定區的“我嘉書房”吸引了近百個主體以多樣化的方式參與,帶來的直接結果是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提升。 據統計,30個“我嘉書房”建築總面積達到7685平方米,開架圖書共計18萬冊。2019年,“我嘉書房”接待了讀者近170萬人次,借還圖書逾24萬冊次,舉辦活動近700場。
在空間品質的變化上,城市書房亦是革命性的。各地的城市書房不僅成為居民、遊客陶冶情操、休閒娛樂的文藝棲息地,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被各類旅遊APP推薦為網紅打卡地。根據市場的需求與商業適度融合,還推出城市書房+酒店、城市書房+咖啡吧等新型業態,受到經營者的歡迎和市民的高度評價。
值得一提的是,城市書房已由城市向鄉鎮延伸,比如溫州市已建成63家城市書房的延伸版百姓書屋,推進了城鄉公共文化同質一體化的發展。
“城市書房的建設充分地體現了全球公共圖書館發展的理念,不僅是新時代中國公共圖書館建設和發展的創新,而且也是世界公共圖書館發展的創新。”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程煥文表示,期望城市書房能夠登上國際圖書館界的舞臺,向全世界圖書館界展示、宣傳和傳播,成為全球公共圖書館界競相學習的榜樣。
圖片:上海格物文化發展研究院提供
作者:李婷
新聞推薦
- 新“出差三人組”亮相!神二十乘組簡歷來了2025-04-23
- 港澳臺輿論:美國眾叛親離,中國按節奏應對關稅戰2025-04-23
- “蓉聚天府·築夢四川” 2025川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行2025-04-23
- 穩外貿穩外資 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增強市場主體信心2025-04-22
- 神二十發射在即 這次太空之旅還有一位神秘乘客2025-04-22
- “圈粉”全球客商 廣交會向世界“種草”中國“智”造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