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良好開局: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

10月2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于學軍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佈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2015年的76.3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全國孕産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由2015年的20.1/10萬、8.1‰、10.7‰下降到2019年的17.8/10萬、5.6‰、7.8‰,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健康中國建設取得良好開局。

 

于學軍表示,“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階段,也是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時期。這期間,黨中央、國務院召開衛生與健康大會,印發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開啟了健康中國建設新征程、全民健康新時代。

 

首先,健康中國行動啟動實施,共建共享水準逐漸提高。國務院部署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成立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實施15個專項行動,關注健康、追求健康的社會氛圍初步形成。同時,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準明顯提升,從2015年的10.25%提高到2019年的19.17%。

 

其次,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攻堅克難,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一方面,強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消藥品和耗材加成。另一方面,推進醫聯體建設和縣域綜合醫改,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特別是在緩解看病貴方面,以降低藥價為突破口的改革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于學軍表示,我國推進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著力降低虛高的藥價。4個直轄市和7個副省級城市首批25個試點藥品中選價格平均降幅達到52%,隨後又擴大到全國,第二批中選藥品價格平均下降53%。

 

同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服務可及性不斷提高。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啟動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完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84%的縣級醫院達到二級及以上醫院水準。2015年至2019年,每萬人全科醫生數從1.38人增長到2.61人,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從5.11張增長到6.3張。

 

于學軍表示,“十三五”期間,國家衛健委採取多種有力措施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截至2020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10.2億元人民幣,累計培訓基層衛生人員超過50萬人。目前,我國有26萬名醫師多機構執業,有效緩解了基層醫療機構和社會辦醫人才短缺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期間,我國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繼續加強,積極推進健康老齡化。據于學軍介紹,2019年二孩及以上孩次佔比為59.5%,同時,我國完善相關配套政策,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全面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開展五類殘疾兒童篩查、診斷和康復試點工作。此外,加強老年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大力發展醫養結合,為居家老人提供醫療服務的機構達到4萬多家,每年免費為65歲以上老人進行健康體檢。經濟日報北京10月28日訊 記者吳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