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數據不説謊:前三季度經濟有這些亮點

稅收數據是經濟的“晴雨錶”,國家稅務總局2日公佈的幾組稅收數據,折射了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的亮點。

 

減稅費首破2萬億

 

稅務總局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達20924億元。這接近於2003年的全國財政收入。按照今年國務院預計2.5萬億元減稅降費規模測算,第四季度還將有4000多億元減稅降費空間。

 

大規模減稅降費對財政收入造成較大衝擊。根據官方數據測算,今年前三季度減稅降費佔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約為15%。

 

不過這正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體現。短期來看減稅降費造成財政收入減少,但此舉降低了企業負擔,幫助企業應對疫情衝擊,激發企業活力,帶動就業,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目前不少企業收到了減稅降費紅包。

 

在前三季度2萬多億元的減稅降費中,去年年中出臺的政策在今年翹尾新增減稅降費7265億元,這超出財政部預期。此前財政部官員預計這一部分減稅費約5000億元。去年年中我國出臺了增值稅稅率下調、社保費率下調等政策,減稅效應在今年繼續顯現。

 

除了翹尾因素帶來減稅費外,今年為幫助企業應對疫情衝擊,國家出臺了一攬子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稅費優惠政策,前三季度實現減稅降費13659億元。

 

這些政策包括減免社保費和醫保費,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給予稅費減免,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産供應給予稅費優惠等等。財政部曾預計,今年新出臺的減稅費新政減輕社會負擔超過2萬億元。

 

工業穩住了,汽車等板塊亮眼

 

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同比下降0.9%,已基本恢復至去年同期水準,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9.2%,比二季度增速提高2.7個百分點。分行業門類看,製造業恢復態勢最好,三季度製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5%。

 

在製造業中,高端裝備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勢頭較好。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高端裝備製造業銷售收入增長較快,汽車、專用設備、通用設備、儀錶儀器、電氣機械製造同比分別增長27.1%、25.3%、23.8%、18%和17.5%。全國高技術産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6%,高於全部企業銷售收入增速10.8個百分點,充分體現了新動能行業較強的增長動力。

 

工業經濟穩住得益於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後,工業企業生産銷售迅速恢復、穩健增長,供需關係持續改善,企業盈利情況也在好轉。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3665.0億元,同比下降2.4%,降幅進一步縮窄。隨著投資、消費需求的逐步恢復,石油、鋼鐵、汽車等行業利潤快速修復。三季度汽車製造業利潤增長53.8%,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32.4%,電力、熱力生産和供應業增長22.4%,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6.8%。

 

減稅降費也在助力工業企業發展。在浙江省金華市,吉孚汽車傳動系統有限公司的會計鄧丹喜表示,企業技術研發最缺的就是現金流,今年前三季度僅是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一項,該公司就享受稅收優惠3339萬元,還有增值稅留抵退稅3900多萬元。受益於此,吉孚汽車的6項研發技術轉化為專利成果,並順利投入生産。

 

民營經濟復蘇

 

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民營經濟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7%,高於全部企業銷售收入增速1.9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14.8%,比二季度增速提高3.2個百分點,反映出民營經濟恢復步伐較快。

 

民營經濟是最具活力和發展韌性的市場主體,民營經濟收入穩步上升,也折射出經濟企穩。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經濟趨穩,市場活力穩步恢復。

 

前三季度,全國新辦理稅種認定、發票領用、申報納稅等涉稅事項的納稅人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7.5%,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26%,比二季度增速提高18.9個百分點。

 

另外,稅務總局監測的10萬戶重點稅源企業景氣調查問卷顯示,89.4%的重點稅源企業預計四季度生産經營形勢為“平穩”或“好轉”,較三季度預測提高4.7個百分點。

 

民營經濟復蘇離不開減稅降費政策助力。遠東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電線電纜龍頭企業之一,一季度,該公司新增訂單近30億元,二季度同比增長40%以上,三季度發貨量再創新高。公司首席財務官劉凱介紹,今年以來,企業所得稅減免1370萬元,社保費減免1879萬元,減稅降費政策幫助企業及時“回血”復蘇。

標簽: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