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與修復——世界經濟之路困難重重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0-12-16 14:32:18 | 來源: 新華網 |
世界經濟深度衰退,貿易投資大幅萎縮,全球供應鏈循環受阻,破産潮和失業潮交互惡化……2020年,新冠疫情令世界經濟陷入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危機,影響超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
疫情造成的創傷如何修復?疫後世界經濟將呈現何種走勢?國際觀察人士認為,疫情影響複雜深遠,世界經濟可能表現出短期強反彈、中期弱復蘇特徵,且不同主體的復蘇路徑呈分化趨勢。
歷史性衝擊——短期破壞與持久傷痕
在新冠疫情下苦苦掙扎6個月後,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大廈附近一家經營了26年的酒吧9月宣告歇業。“我們經歷了兩次火災事故,熬過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卻沒能挺過今年的疫情。”酒吧老闆吉米·西爾克説。
停機坪上飛機靜默,旅遊景點門可羅雀,農場裏鮮奶被傾倒,超市中海鮮少有人問津……“擔心疫情、更擔心破産”成為眾多企業家的心態。
“疫情將給世界經濟留下持久傷痕。”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經濟學家蒂斯·彼得森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疫情影響下,2020年世界經濟將萎縮4.4%;世界貿易組織預計,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萎縮9.2%;聯合國貿發會議估算,上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同比銳減49%。同時,股市“熔斷”、負油價等異象頻生;生産中斷,物流阻滯,供應鏈遭到破壞……
“新冠疫情是一次特殊危機,它給生産端和需求端都帶來深刻影響,其衝擊是全方位的。”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經濟學教授豪爾赫·馬奇尼説。
聯合國貿發會議資深經濟事務官員梁國勇認為,即使在疫情結束後,部分在疫情衝擊下關閉的企業和消失的就業崗位也難以恢復。與此同時,發達國家空前規模的量化寬鬆和財政刺激難免帶來後遺症,特別是飆升的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壓縮了未來政策空間,或將在中長期抑制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
“在全世界應對新冠疫情過程中,各國都面臨這樣一種局面,一方面需要遏制病毒傳播,另一方面又要承受社會和經濟陷入停滯的代價。”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指出。
修複式增長——短期強反彈與中期弱復蘇
V型、U型還是L型?人們在探尋,世界經濟會走出怎樣的復蘇軌跡?
隨著新冠疫苗研發進展為控制疫情帶來曙光,2021年世界經濟有望進入修複式增長,逐步彌補疫情帶來的産出損失。IMF預計,2021年世界經濟將強勁反彈5.2%。
但觀察人士指出,上述反彈更多基於2020年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後的低基數效應,要想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復蘇恐需更長時間。
梁國勇認為,今年世界經濟大幅萎縮壓低了增速計算的基數,因此明年世界經濟有望呈現“V型”強反彈。但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依然不足,中期或將呈現弱復蘇態勢。
英國智庫牛津經濟研究院世界宏觀經濟研究主管本·梅表示,在疫苗幫助下,明年世界經濟有望大幅反彈,但這只意味著經濟有望恢復到疫情前水準,疫情帶來的創傷將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治愈。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經濟復蘇很可能會呈現非均衡特點,不同經濟體、不同行業的復蘇軌跡或因疫情形勢、政策空間等不同而出現分化。
較早控制住疫情、政策空間較大的經濟體有望率先復蘇,且復蘇力度更強。IMF、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機構普遍認為,中國不僅成為今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明年也有望繼續保持經濟強勁增長。
不同行業的復蘇力度和路徑也會呈現明顯差異。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羅尼·林斯表示,疫情導致的人員流動限制對服務業影響最大,服務業或將成為最後一個回歸常態的産業。
觀察人士普遍認為,世界經濟復蘇前景仍面臨高度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首先來自疫情走勢的不確定。其次,一些主要經濟體經貿政策如何演進,由此導致國際經貿關係發生怎樣的變化,仍未可知。隨著經濟復蘇,各國為應對疫情衝擊採取的經濟刺激政策會否退出以及如何退出,也存在不確定性。
“世界經濟正從今年上半年的深度衰退中恢復,但嚴重衰退局面沒有改變,”IMF亞太地區事務所所長鷲見周久説,“世界經濟正面臨漫長、不平衡且充滿不確定性的復蘇之路。”
變革式發展——催生機遇與倒逼變革
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從事線上餐飲訂單配送業務的瑪爾塔·德烏斯今年格外忙碌。“新冠疫情為我們的業務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德烏斯的意外收穫,是世界經濟之變的一個縮影。
危機帶來挑戰,也催生機遇,倒逼變革。新冠疫情暴發折射出世界正在經歷的百年未有大變局,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各領域的變革。
“在第四次工業革命進程中,新冠疫情成為一種‘催化劑’,推動了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林斯説。
疫情激發了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術、新業態、新平臺蓬勃興起,網上購物、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非接觸經濟”全面提速,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路徑。
世貿組織發佈報告説,世界經濟正在向數字化和信息化轉變。新冠疫情刺激了電子商務和數字創新發展,也促使政府加強對信息通信技術能力建設和升級的支持措施。
同時,疫情也放大了世界經濟原有弊端,促使各國加速尋求破解之道。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貧困人口出現多年來首次增長,經濟社會不平等問題進一步凸顯。IMF副總裁張濤強調,疫後全球經濟重建要更加注重包容性,各國應通過加強教育和培訓投資,增加人力資本和就業機會,縮小貧富差距和數字鴻溝。
在新冠疫情仍在蔓延的局勢下,世界各國需要團結合作,構築全球抗疫防火牆,暢通世界經濟運行脈絡,發揮數字經濟的推動作用,實現更加包容的發展。只有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後疫情時代的世界經濟方能煥發新生。
新華社電 記者杜靜 傅雲威 參與記者:淩馨、朱晟、劉春燕、陳威華、趙焱、楊海若、孫曉玲、倪瑞捷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