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非遺辦事處館長伍志和:非遺文化源於生活 饋于生活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20-12-17 10:40:49 | 來源: 人民網 |
圍屋庭院深幾許,三堂兩橫最玄機。坐落于荃灣的三棟屋博物館,是香港一座法定古跡,除了能反映客家堂橫屋的建築特色,還記載著陳氏族群在此生活的點滴。“我們選擇三棟屋作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心,是因為這裡匯聚了香港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精髓,是一個理想的非遺教育推廣基地。”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辦事處館長伍志和説。
“三棟屋作為一個非遺項目,保留著客家的傳統文化。在這個空間裏,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時舉行春秋二祭,正月十五點燈,結婚儀式的情景。”伍志和指出“非遺是生活上的一種文化傳承。”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辦事處館長伍志和接受採訪。人民網 沈婧婕 攝
源起
非物質文化遺産源於社區,非遺項目的挑選和準備,也是整個社區參與的過程。
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03年10月17日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旨在為世界文化遺産“鼓與呼”。“2006年,香港開始籌劃第一次全港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2008年,香港特區政府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産諮詢委員會;2014年,香港推出首份涵蓋480個項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清單;2015年,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産辦事處;2016年,在三棟屋博物館設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心;2017年, 公佈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我們現正為非遺中心的展覽進行更新,務求以新形象示人,2021年會分階段完成。”伍志和介紹。
訂立非物質文化遺産清單的過程,是發現香港文化特色的過程。伍志和提到,文化能體現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差異性,香港有很多獨有的民間智慧和技術,或是前人流傳下來的傳統工藝和物件,都非常值得將它繼續傳承下去。諸如長洲太平清醮、大坑舞火龍、絲襪奶茶等特色鮮明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承載著每一代香港人的情懷與記憶,見證著香港社會的歷史與發展。
“你吃的食物,你穿的衣服,你説的語言,你參加的活動,你觀看的表演,其實都有香港非遺的元素。”伍志和在宣傳和推廣非遺的過程中,希望拉近市民與非遺的距離,“非遺屬於生活”。
三棟屋博物館內的非遺項目展示。人民網 沈婧婕 攝
滲入
非物質文化遺産需要傳承,年輕人的加入能夠增添更多可能性,增強生命力。
為培養年輕一代對非遺的興趣,除了善用社交媒體介紹非遺文化外,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辦事處還通過不同的途徑,讓非遺滲透到年輕人的生活空間。“非遺進校園是我們其中一個重點項目,通過系列活動,將非遺與教育結合。”伍志和介紹。非遺進校園系列由“非遺·欣賞—無伴奏合唱”“非遺廚房”和“齊繪非遺墻”三部分組成,滲透到視覺藝術、家政及音樂等不同學科中,從“五感”調動學生對非遺的熱情。
青年無伴奏合唱團將非遺主題歌曲帶入校園,營造校園非遺的氛圍;廚師將傳統粵式點心帶進學生的家政課堂,共同分享舌尖上的非遺;壁畫藝術家帶領學生齊繪“非遺墻”,將想像力和創造力融入傳統非遺。伍志和希望學生能親自感知、親身接觸非遺,“非遺距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
非遺辦事處亦鼓勵學生深入了解非遺文化。2019年,非遺辦事處與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合辦“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宣傳影片製作計劃”,製作多段介紹香港本地非遺的360度虛擬實境影片,內容包括戲棚搭建技藝、大澳端午龍舟遊涌等。從初期的資料查找,到採訪非遺傳承人,再到後期影片的剪輯製作,透過香港年輕人的視角,介紹傳統非遺項目,分享年輕一代如何記錄、如何學習、如何傳承非遺。有關片段已上載社交媒體與大眾分享。
三棟屋博物館內陳列的花轎,展現昔日客家人結婚的場景。人民網 沈婧婕 攝
使命
在做好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育傳承的同時,放眼粵港澳大灣區也是發展方向。
在伍志和看來,香港的非遺氛圍很有趣,不僅是中西文化交融之地,更是多元文化共生之處,不同的族群和團體,孕育出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都是非遺辦事處需要保護和傳承的內容。
2018年底,香港特區政府撥款3億港元推行“非物質文化遺産資助計劃”,以加強保護、研究、教育、推廣和傳承本地非遺項目,並以此支援延續性已式微、傳承人及團體已日少的非遺項目,為非遺傳承人或團體提供平臺展示和傳承知識和技藝,讓公眾了解其文化內涵。
伍志和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産資助計劃”下的許多項目充分考慮到不同群體的需求。如“非遺繪本系列”旨在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向小學生推廣和宣傳非遺,增加他們對非遺的認識和興趣;“非遺創意館”主要吸引年輕人參與推廣和保護非遺的工作;“非遺大本營”是配合非遺中心正在更新展覽的計劃,加深教師和學生對香港非遺的認識;“居港不同群體非遺全面普查”是對不同的居港群體(如印度人、菲律賓人、尼泊爾人等)具代表性,且能凝聚其社群的活動和技藝進行普查;“無障礙賞非遺”則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和殘疾人士提供非遺的體驗,達致社會共融。
珠江水長,連滇黔,入廣府,連島嶼。2020年9月,《粵港澳大灣區非遺地圖》的推出,以燦爛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將粵港澳三地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我們可以用更宏觀的視角,關注由嶺南文化衍生出的非遺項目,共享非遺文化傳承經驗,讓非遺成為人文灣區的重要文化資源。”伍志和説。
沈婧婕 實習生余爽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