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蘇州人的600天

在蘇州短短兩年,袁宏道還結識了不少蘇州文化人,他自己的文學主張也更清晰了,那就是要讓真情自然流露,讓文字有溫度、有心跳。

 

文│劉建春   編輯黃琳

 

新蘇州人的600天

 

10月7日,演員在蘇州留園為遊客表演實景版崑曲《牡丹亭》

 

在最好的年紀,來到最美的城市,會産生什麼化學反應?

 

袁宏道,明朝文學家,“公安派”代表人物。考中進士三年後,被派往蘇州擔任吳縣縣令。

 

在蘇州,他一邊料理政務,一邊廣交朋友,一邊踏勘園林山水,一邊體察風俗民情。

 

友情

 

袁宏道來到蘇州,是明朝萬曆二十三年的春天,這一年,他27歲。客船沿著京杭大運河駛近蘇州,只見河畔柳枝嫩綠,好似女子新梳的頭髮,遠處山色青黛,就像遠歸的親人。

 

來蘇州前,袁宏道一直生活在老家湖北公安縣,三年前考中了進士,如今首次來到繁華的蘇州城。

 

剛到蘇州的袁宏道,就投入到繁忙的公務中。蘇州為江南都會,農業和工商業都很發達,徵稅的工作量很大,他整天忙碌,甚至不知道天色已晚。忙,只是一個方面,職場交際,是最讓他頭疼的一件事。見了上級,必須謙卑,招待過客,又要殷勤,為百姓辦瑣事,更要有老保姆般的耐心。

 

幸好有友情滋潤。蘇州古城裏,一東一西,有兩座縣城,一座吳縣,一座長洲。長洲縣令江盈科是袁宏道的同年進士,也是湖廣老鄉,工作之餘,他倆經常一起騎馬出巡,或相約虎丘欣賞崑曲,或雇船夜遊,暢飲達旦。

 

兩座縣衙相距不遠,隔著一條錦帆涇,步行就能到。錦帆涇是昔日吳王和西施泛舟遊覽的地方,後來袁宏道將在蘇州寫就的詩文集取名《錦帆集》,請江盈科作序,袁宏道對序言十分滿意,開玩笑説,自己和西施是千載絕配。

 

在蘇州,袁宏道結識了文壇大家、書法家王穉登。王家就居住在縣衙隔壁,兩人來往甚密,王穉登比袁宏道大33歲,二人成了忘年交。有一段時間,袁宏道生病臥床,王穉登就經常來陪他聊天。過年時,看到袁宏道一個人在縣衙冷清,王穉登就叫了一幫年輕朋友,備上酒菜,和袁宏道一同守歲,這位寬厚仁愛的長者,給了袁宏道友情的慰藉。

 

在蘇州短短兩年,袁宏道還結識了不少蘇州文化人,他自己的文學主張也更清晰了,那就是要讓真情自然流露,讓文字有溫度、有心跳。他在蘇州寫下的那些篇章,跨越時空,如今已成經典。

 

崑曲

 

崑曲誕生至今已有600年曆史,在袁宏道那個時代,崑曲正值豆蔻年華,青春勃發,正在風靡大江南北。在繁華的蘇州城,崑曲是全民的娛樂、世俗的狂歡。

 

除了虎丘中秋夜這樣的盛會,唱崑曲的場景也很多。好節令、好日子、好景色、好春陽、好月光、好心情……只要是想得到的理由,都要聚會,都要唱曲,都要歡樂盡興。要化最美的粧,要穿華麗的衣裳,才子要配佳人,畫船要配絲竹,檀板要配歌喉,這就是袁宏道見到的蘇州,繁華又綺麗,任性又瀟灑。早在宋代,蘇州人范成大就説過,自己家鄉人是最想得開的,奢華靡麗、競節好遊,是人們看到的表面,骨子裏,他們是想把平淡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蜘蛛生來解織羅,吳兒十五能嬌歌”,來到蘇州,袁宏道發現,好像蘇州的少男少女天生就會唱崑曲。許多時候,崑曲是一種大眾娛樂節目,演唱者不一定是職業演員,也有遊覽者。

 

陽春三月,蘇州太湖邊的光福鎮,是人們踏青的好去處。山前長堤,桃柳相間,紅綠燦爛,如萬丈錦緞。人們乘著遊船,往來穿梭,湖水都被鮮花染成了胭脂波浪。堤上樹蔭下,一幫青年男女正在表演崑曲,檀板清脆,笛聲悠揚,歌喉婉轉,時而裂石穿雲,時而竊竊私語。

 

年輕人在嬉戲著,女孩子用柳枝條給同伴姊妹裝扮頭飾,袖子裏的瓜子擲向旁邊自己心儀的小夥子。一旁,看著這喧鬧熱烈場景的縣令,也還是個二十幾歲的青年。蘇州韶華之旅,袁宏道一輩子都難忘。之後到了北京,他還在慨嘆:京城沙礫場,樂事盡輸吳。

 

袁宏道在蘇州時,經常和朋友聚會飲酒。當時蘇州最著名的酒叫橫金燒,是太湖邊一個古鎮上出産的。可是,袁宏道的酒量並不大,只能喝“一蕉葉”,他只是喜歡喝酒的那種氛圍。他説,選擇酒友,要選擇12種人,其中就有一種是不勝酒力但長夜宴飲而興致不衰的人,可能説的就是他自己。更重要的是,與知音對飲,一定要聽一段崑曲。

 

園林

 

到了蘇州,袁宏道回望自己的家鄉,感覺楚地山川景色雄奇有餘,但秀美不足,山溫水軟的江南,景色別有一番清新秀麗。而蘇州人喜愛將微縮的自然山水景色搬到自家庭院,花木山石,曲水流觴,自成一片天地,建造私家園林成為晚明時期蘇州的時尚。據蘇州府志記載,那時候蘇州城裏有園林271處,袁宏道也逛過其中不少園林。

 

在那個時代,歷史上有名的南園、滄浪亭、石湖舊隱都荒廢了,就數葑門內徐參議家的園子最盛。

 

葑門是蘇州的東門,比西邊運河碼頭旁的閶門僻靜多了,清清葑溪水流向城外。徐參議家園林就在城門內,外面看是高高粉墻,露出一簇青翠欲滴的爬山虎藤葉。進門後,頓覺別有洞天,一縷泉水從高高的山石縫流出,宛如白練挂在空中,下面池塘裏激起一層層漣漪,魚兒在水底暢遊。太湖石堆砌的假山,鬼斧神工,好像是天然形成。石縫裏流水潺潺,山洞幽深曲折,第一次來的人,常常會迷了路。

 

閶門外的留園,如今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那時候才剛剛建好兩年,是太仆寺少卿徐泰時家的私家花園。袁宏道來蘇州後,就和長洲縣令江盈科一起,成為留園的座上賓。徐泰時是一位建築家,負責修繕皇宮建築的,退休後回到家鄉,用他眼光和功底,在老宅的基礎上營造出這件傳世之作。建築物部分有樓堂亭軒,園景部分有池水、山石、林木。最為珍貴的是有一塊10米多高的太湖石,叫做瑞雲峰,其妍巧甲于江南,堪稱鎮園之寶。那些日子,袁宏道徜徉在留園,看花飲酒、吟詩聽曲,有時候他們的喧嘩幾乎遭到鄰居投訴。

 

辭官回鄉,袁宏道在公安縣城南湖邊低窪處買了一塊地,建造了一座柳浪館,遍植柳樹和楓樹。春天,桃花如雨,柳枝含煙,秋天,蘆花如雪,楓葉似錦,他和朋友在亭子裏暢談,仿佛又回到了蘇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