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格薩爾藏戲,也許你才可能進入“丁真的世界”
編輯: 張旭 | 時間: 2020-12-24 15:54:15 | 來源: 上觀新聞 |
最近,藏族小夥丁真的走紅帶火了家鄉的文化旅遊,也向大眾科普了一點——甘孜不在西藏,而是在四川。“田間林音之千年史詩•雪域傳奇——格薩爾藏戲展演”12月22日在田林影劇場舉辦,來自甘孜色達的耶吾布美藏戲團,為上海觀眾演繹了國家級非遺格薩爾藏戲的魅力。
入場前,工作人員為每一個觀眾發了白色的哈達,並提醒需要在演出落幕時拋向舞臺,這也是觀看藏戲的傳統。藏戲,被譽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與藏地風情、宗教信仰、民族文化、民間習俗等相伴而生,對於大部分上海觀眾來説,還有一種神秘和陌生感。
演出全程藏文,地道的“安多口音”,就像漢語方言一樣,它和“拉薩音”有很大的不同。不用擔心漢族觀眾聽不懂,舞臺背後的LED螢幕上打出了臺詞全文翻譯,兩旁懸挂的小螢幕上還有相關場景、劇情介紹,以輔助理解看起來有些像“文言文”的劇本。
此次演出的《賽馬稱王》是格薩爾藏戲的代表劇目之一,由格薩爾藏戲創始人塔洛創作。劇情講述了嶺國被驅逐出境的神子覺如,12歲時在部落的賽馬大會上取得勝利,贏得了王位,並娶了嶺國最美麗的姑娘珠姆為妻。成為國王后,他改名叫格薩爾,也就是藏族傳説中的格薩爾王。
“青海等地也會演格薩爾藏戲,但將臺詞全部翻譯出來,我們可能是第一家”,負責這次文化交流活動的李惠聲介紹。為了翻譯本子,他們參考了許多書,還做了很多複雜的校對工作。《賽馬稱王》原本的劇本很長,為了適應上海的演出將其精簡為1小時45分鐘。在藏區,這樣的劇目可以演上三四個小時。
選擇《賽馬稱王》來滬,也和這齣戲情節相對簡單易懂,而且動作、歌舞場面多,更為熱鬧好看有關。結尾格薩爾王登上寶座,眾人載歌載舞進行慶賀,給人一種過年的喜慶氛圍,正如創作者塔洛所説,“這個故事充滿了勵志、奮鬥、樂觀和積極向上的草原精神”。
演出服裝很多是劇團成員手工製作的,華麗精美。格薩爾王和眾將領的戲服重達十幾斤,造型頗似京劇裏的長靠武生,只不過他們的旗子並不是插在背上,而是插在帽子上。“馬”也是這齣戲裏最大的看點。有人説,看明白了馬,就看明白了格薩爾藏戲。在演出中,他們表現騎馬的手法也和京劇頗為類似,手執馬鞭,通過搖動手臂和身體表現出奔騰之感,從中也能感受到藏族舞蹈的特色。
李惠聲介紹,幾百年來,藏戲流傳在雪域高原各個角落,因為地理限制,幾乎沒有受到外界或其他民族文化藝術的影響。而創立於1946年的北派藏戲是融合漢地戲曲元素最多的一支。北派藏戲主創人員曾長期駐京,與梅蘭芳、馬連良等京劇名家相熟,故而將京劇的表演精華與表演手段融入了藏戲。如《松讚幹布》中唐王李世民的造型就是根據馬連良的京劇造型設計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塔洛將格薩爾王的故事融入北派藏戲,創立了格薩爾藏戲,廣受觀眾歡迎。他所組建的藏戲團曾經有過萬里巡演的壯舉,他們去過北京、上海,出過國,拿過專業大獎。塔洛的兒子桑珠洛吾也跟著藏戲團演出,在裏面寫過劇本,做過動作編排、服裝設計製作等工作。
2010年,桑珠洛吾在色達創建了自己的藏戲團,取名“耶吾布美”。在史詩中,他是格薩爾王的繼承者。耶吾布美藏戲團的團員由當地的僧人和村民組成,劇團在每年夏季氣溫轉暖時,集中排練、傳授和演出,全部為公益性質。“他們不靠演出賺錢,而是靠自己的本職收入養活自己”,李惠聲説。
在上海的演出同樣是面向社區觀眾的公益場,桑珠將之看作一次文化交流活動,今後劇團也有進一步通過商演來更好地繼承與推廣藏戲的打算。
格薩爾藏戲是一個相對開放的劇種,表演形式一直在改良和創新中。如今的劇團把傳統“廣場戲”變成了舞臺演出,背景也從一塊幕布變成了播放場景畫面的LED螢幕,並注重燈光音響效果。隨著現代技術輔助舞臺呈現,劇本也在做著調整。比如在《賽馬稱王》中,每個人物出場時的自我介紹做了減省,因為螢幕可以打上“人物簡介”來代替他們自報家門,讓故事更加流暢。“否則,光是格薩爾王開會,出場人物介紹就可以演上一天。”李惠聲介紹,藏戲的敘事性很強,重點在於把格薩爾王的故事講清楚,但也不能純粹為了舞臺效果而把史詩改得面目全非。
《格薩爾王》是世界上説唱篇幅最長的史詩,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藏區的每一頂帳篷裏,都有一部格薩爾王的故事,塔洛見過每個講述者眼裏的光芒,而他覺得戲曲是更美好的傳播方式。
看藏戲是牧民們傳統重大的娛樂形式。他們扎著帳篷,可以一連看上幾天,幾乎演多久看多久。“網絡、電視、電影對很多傳統藝術都有衝擊,但傳統藝術還是有它的魅力。”李惠聲來自上海格薩爾藏戲研習社,這是一個藏戲興趣社團。因為對這項藝術的深深熱愛,他們也在想辦法幫助耶吾布美藏戲團搭建交流活動平臺,讓他們能夠走出甘孜,被更多的觀眾了解和喜歡。
丁真的故鄉理塘和色達同屬於甘孜自治州,距離不算遠,但路上要花上一個白天。在理塘也有格薩爾藏戲團。在藏區很多地方都有格薩爾藏戲的傳承,不過若以創始人塔洛為標準,色達的藏戲團會更加正宗一點。
桑珠洛吾16歲開始加入父親的藏戲團,已沉浸于藏戲藝術三十餘年了。平時藏戲團的觀眾相對固定,大多是附近村落的村民,一場演出也有上千人觀看。藏戲在當地不缺觀眾。隨著近十年來旅遊業的發展,很多色達的年輕人願意留下來工作,生活也逐漸走向富足。桑珠洛吾認為哪怕沒有很多更遠地方的人來看,但能傳承保護好格薩爾藏戲非遺,給當地人帶來更精彩的演出,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在展演之外,田林劇場裏也呈現了非遺格薩爾藏戲文化藝術展,展示格薩爾藏戲中幾位主要角色頗具特色的精美戲服、飾品和道具,以及圍繞格薩爾文化的國家級非遺唐卡藝術傳承人拉孟的唐卡和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日多的鏨刻作品等。這些藝術作品帶領觀眾穿越時空,沉浸式地體驗神秘的藏族康巴文化。
“田間林音之千年史詩•雪域傳奇——格薩爾藏戲展演”由徐匯區田林街道辦事處主辦,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辦公室、徐匯區田林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承辦。
新聞推薦
- 習近平春節前夕赴遼寧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2025-01-26
- 讀懂中國經濟的韌性和底氣2025-01-26
- 澳門:金蛇賀歲喜迎春 節慶燈飾點亮街巷2025-01-26
- 兩岸同胞共迎新春系列活動在粵閩舉行2025-01-26
- 冰雪元素拉滿 第九屆亞冬會開幕式進行首次全要素綵排2025-01-26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赴廣東、福建看望慰問臺商臺胞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