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陸依賴比重續升 “兩岸脫鉤”等於自絕

編輯:左妍冰|2020-08-06 10:40:14|來源:臺海網

四年前民進黨再次“執政”,揚言降低對大陸經濟依賴度,不惜砸重資、片面給政策優惠,鼓勵廠商配合“新南向政策”。但從近日公佈的多項經濟數據看來,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反而更高、對大陸投資更多、臺商對台灣經濟貢獻度更高。

 

台灣“中時電子報”近日發表評論指出,從“新南向政策”四年後的“三高”看來,高唱兩岸供應鏈脫鉤論的“財經專家”應該“閉門思過”,有意無意把臺商打入不愛臺、甚至是“資匪”的蔡“政府”官員及綠營網軍1450,也應該還臺商一個公道。

 

根據台灣當局海關進出口統計數據,從3月到6月台灣出口已連續4個月衰退,統計上半年出口微幅成長0.5%,但對大陸出口卻逆勢大幅成長,4到6月都是呈兩位數成長,影響所及就是出口大陸(含香港)佔台灣對外出口比重,即所稱出口對大陸的依賴比重持續上升,上半年這個數字上升到42.3%,是近10多年的新高點。馬“政府”末期交棒給蔡時,這個數字不到40%。

 

出口對陸依賴比重續升

 

與此同時,上半年台灣對東協的出口卻衰退4.8%,佔比15.8%,比2年前的17%還低,只及大陸的1/3。這個數字讓蔡當局力推4年、以降低對大陸出口依賴度為目標的“新南向政策”成為笑話。再從趨勢上看,今年台灣對大陸出口依賴度是逐月上升——5月就已達44.9%,6月到46.1%。

 

依賴度上升的原因非常簡單:大陸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已走出新冠疫情衝擊、實現經濟正成長的地區。在歐美經濟尚未復原,美國的疫情甚至尚未緩和,部分地方解封又因疫情再起而重新封鎖,大陸在第2季經濟成長率已恢復3.2%的力道,優於外界預期,預估下半年成長率會再拉高。這代表的是短期內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可能還要增加,今年內有可能破50%。

 

台灣對大陸出口能維持暢旺,最重要的原因是臺商的存在;臺商到大陸投資設廠,許多投資設備、半成品就從台灣進口,這是一個典型“投資帶動出口”的模式。台灣每年對大陸保有順差約700到800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就已産生370億美元的順差,這些都是臺商對台灣經濟的貢獻。

 

不僅於此,去年以來臺商回流投資號稱破兆元(新台幣,下同),響應資金回流租稅大赦而匯回的資金已破台幣千億元,台灣股市迭創新高,房市再次蠢蠢欲動,台灣島內資産價格能得到支撐,來自臺商的貢獻都佔多數。

 

兩岸脫鉤論者等於自絕

 

蔡當局表面上未對臺商有明顯攻擊言語,但綠營人士及那些“基本教義派”都對臺商有所非議,認為其把資金、技術、資源等從台灣移到大陸,支持對岸經濟發展,是“不愛台灣”。看看那些網絡上1450是如何幫臺商戴上“舔中賣臺”帽子,就知道其心中對臺商的偏見定位了。這些人是該對臺商“重新估價”才對,因為臺商事實上是台灣經濟最重要的支柱。

 

另一個數據也值得注意。根據臺當局經濟部門投審會公佈對外投資資料,今年上半年台灣對大陸投資金額31.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2.5%,6月的投資金額較去年同期增加186%。

 

在中美貿易戰開打,“政府”以補貼利率方式吸引臺商回臺投資時,台獨島內不少人認為大陸正流失其供應鏈優勢,全力鼓吹臺商割斷大陸的供應鏈關係,甚至有“兩岸脫鉤”之議,蔡當局也有意無意間推波助瀾。但從最新的經濟數據來看,臺商仍持續對大陸投資,兩岸供應鏈體系與關係也仍然牢固。

 

貿易戰確實讓供應鏈調整與重組,但大陸在製造業方面的優勢,加上大陸本身就已經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場,各國的大型企業與供應鏈體系或許基於分散風險需要而移出部分産能,卻不可能捨棄大陸拔鏈而去。

 

日本政府拿出500多億日元協助日本企業離開大陸,有企業接受,也有企業(如豐田)拒絕,可以看出其中的複雜性。臺商如果當初跟隨那些兩岸脫鉤論者起舞,現在等於是自絕於全球唯一仍能保持正成長的主要經濟體之外。

 

全球經濟回歸正軌後,台灣對大陸近5成的出口依賴度可能降低,但由此亦可見,兩岸的經貿往來與供應鏈結構自有其經濟上硬需求的存在,不會受政治的影響而改變,只要中國大陸經濟持續成長,這個關係只會深化,而其中為台灣創造出口、增加順差的主力,就是臺商。請蔡當局及其手下的1450了解並正視此一事實,還大陸臺商公道。(來源 臺海網轉載中時電子報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