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國拉進“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的台灣

編輯:左妍冰|2020-11-26 10:25:15|來源:華夏經緯網

被美國拉進“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的台灣

 

美國的“經濟繁榮網絡”是指“有共同價值的國家、企業、機構與公民社會在信任原則下的全方面經濟合作,在統一且公平框架下,達成資源創新與成員之間的綜效,促進繁榮,真正的目的在於降低對紅色供應鏈的依賴,建立替代性的非紅供應鏈”,就特朗普政府這幾年的國際戰略與應對策略來説,美國意圖藉由軍事外交聯盟與經濟繁榮網絡的連結,來與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抗衡、競逐。

 

例如美國發起有“亞洲版小北約”之稱的“四方同盟”(QUAD),就是美日澳與印度的結盟,通過推動與印度的“經濟繁榮網絡”,希望降低中國大陸這些年來對於南亞地區如斯裡蘭卡或馬爾代夫的影響力。台灣地區做為美國對抗中國崛起戰略佈局中的“前進堡壘”,自然在這其中也有一席之地,除了目前已發佈進行中的多次對臺軍售案外,將在11月20日展開的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也具有重要作用。

 

一、 “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的舉行與選後美臺關係

 

首屆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在台灣時間11月20日晚上9點在華盛頓舉行,採實體搭配視訊方式舉行,對話會由美國在臺協會(AIT)與台灣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主辦。實體部分,美國由曾在9月出訪台灣的國務院國務次卿克拉奇領軍,台灣由“經濟部次長”陳正祺率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國貿局副局長劉志宏等人赴美,視訊部分台灣則由“經濟部長”王美花、“政務委員”鄧振中及其他部會代表在台北參與,會議全程將不對外開放。

 

就台灣地區來説,這次美國大選,台灣民眾傾注了許多心力,並引起討論。根據英國權威民意研究機構YouGov在美國大選前的跨國調查,台灣在世界各地的調查中,最為支持特朗普連任。外界分析關鍵原因在於特朗普對中國大陸強硬的態度,此外,美臺關係自雙方“斷交”40年後,在這幾年攀上巔峰,美國今年8月與9月陸續派高官出訪台灣、並向國會提出了多項對臺軍售案,克拉奇今年9月出訪台灣時,成為過去40年來,美國國務院訪台層級最高的官員,當時克拉奇也被指派負責主導臺美的經濟對話,台灣各界因此對於特朗普的兩岸政策十分支持。

 

由於美國民主黨的候選人拜登于美國總統大選勝選,美國預計明年1月將會有新總統入主白宮。對此,部分人士也猜測拜登是否會延續部分特朗普執政時期的對臺政策,更讓各方觀察者關注。許多人對拜登過去與美國前任民主黨總統歐巴馬執政時的中國政策並不放心,特別是拜登在此次競選後期,多次表示俄羅斯才是主要對手,中國大陸則是個可合作的“嚴肅競爭者”(serious competitor)。

 

“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機制是五年前奧巴馬政府時期成立的,由於臺美雙方經濟合作的細節之前雙方都已談妥,就雙方歷來交往的經驗來看,無論美國新政府與台灣的關係如何,美國的政策會有延續性與一貫性,不會有太大變化。美臺雙方都樂見更多這樣的對話及合作機制建立,這些制度化的機制都會有其延續性,例如現在美臺之間已有一個制度化的“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機制來合辦活動。華府智庫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力量(China Power)項目主任葛來儀便指出,目前台灣地區最需要的是繼續加強防禦能力以及經濟實力,不用擔心拜登政府會疏遠台灣,因為“美國對臺軍售寫在國會通過的法律當中”。

 

二、美中臺對於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的看法

 

首先,就台灣地區而言,這次的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包含全球醫療安全、乾淨的5G網絡、安全供應鏈、投資審查、科技與技術、基礎建設及能源等七大議題,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也指出,台灣經貿外交簽署MOU是常態,過去也都循此進行合作,效力沒有問題,臺美關係合作良好,雙方對台灣扮演“供應鏈”角色的重要性有共識,未來臺美在網絡上,特別是在5G這個新的産業模式,雙方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間,台灣可持續循此模式與美方進行經濟合作。

 

至於雙方是否可能在對話中談及美國談雙邊貿易協議(BTA)、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議(CPTPP),王美花則是表示,BTA、CPTPP為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的權責,但這次經濟對話主要由國務院負責;但無論美國是否加入CPTPP,台灣都會爭取,若美國願意,自然是好事,相信美國也樂意看到台灣加入。為了強化與美國之間的貿易關係,雖然內部有許多爭論,但台灣在今年8月也宣佈開放符合特定標準的美國豬肉與牛肉進口台灣,這項計劃預計明年1月會生效。

 

其次,在美國方面,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認為,此次對話增進美臺繼續合作,並彰顯出美國與台灣這個蓬勃的民主政體及可靠夥伴的經濟關係是強健且繼續發展的。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台灣問題專家韋傑理也認為,拜登上臺後應該會持續強化臺美的經貿關係以及這樣的雙邊計劃,前美國在臺協會處長包道格也表示,拜登團隊中有不少長期專注台灣議題的人,且很多跡象顯示拜登政府上臺後,將持續增進與台灣的關係。

 

而拜登擔任參議員時期的重要助手詹努齊在上個月的一篇評論中寫道,美國應該優先與台灣進行自由貿易協議的相關談判,這樣能進一步鼓勵英國丶歐盟與日本也與台灣展開相關的談判。

 

再者,在中國大陸的響應方面,針對此次美臺對話機制在華府舉行,北京反應強烈,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批評“我們堅決反對台灣地區同美國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我想強調的是,民進黨當局挾洋自重,打著經濟、商業的幌子同美國發展關係,只會陷入進一步任由美方宰割的境地,只會損害台灣同胞的利益”。

 

三、美國推動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背後的考慮

 

蓬佩奧這次繼續推動美臺“經濟繁榮夥伴對話”背後的考慮,就蓬佩奧個人來説,他將繼續維繫自己“對中強硬派”第一把交椅的戰略,在特朗普任期尾端與台灣的互動,乃至於繼續啟程到世界各國拜訪、甚至傳出有可能到訪台灣的風聲,都有助於為他維持自己“對中鷹派”頭號人物的頭銜;甚至於現今“抗中”已成為美國主流輿論民意與兩黨普遍共識的情況下,待他日後離開國務院,不管是去競選參議員或者成立智庫等所需要的人脈或贊助等,也都將有助他繼續打好基礎。

 

就政策面來説,蓬佩奧在特朗普執政後期繼續推動美臺關係的加速,有利於將其任內“美臺緊密互動”的外交政策延續到下任政府,讓接棒的總統或國務卿繼續推動美臺互動,以及與印太地區盟友加速往來,以“延續過去政策”的方式去響應中國大陸對於美臺互動的不滿,讓接下來的政府好做事。

 

因此,不管是民主黨或共和黨政府執政,在奠基美臺互動並與中國大陸交手的政策上,蓬佩奧都已留下政績及其影響力,台灣可以説是被其“連拖帶拉”跟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牽扯進去。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