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華文化的根與魂——評《新經學講演錄》
編輯: 張旭 | 時間: 2021-01-04 09:43:16 | 來源: 光明網 |
作者:黃梓根(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
馬克思認為,文化不是孤立於政治經濟的獨立現象,文化是社會和歷史的現象,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不同的學者可以從不同的視角進行闡釋和研究,但不管哪一種視角,如果這種闡釋和研究對於適應時代的新變化,對於所處時代的重大主題沒有回應和解答,其意義是大打折扣的。當代著名經學家姜廣輝先生新書《新經學講演錄》在回應時代主題這方面就做得很出色。可以説,這是一部會通古今、通經致用的典範力作,有著儒家思想現代重構的弘大氣象和古代經典現代詮釋的再創之功,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傳統文化領域學者堅定的文化自信,踐行傳統文化創新性繼承和創新性發展重大使命的學術擔當。
《新經學講演錄》簡要而系統地體現了姜先生的學術思想和文化擔當。我想用“通經”“致用”“行大道”三個詞作為讀書心得的概括。如果説“通經”是對姜先生對於儒家六經精研之深的學術功力的描述,“致用”則是他面向現實研究學問,學以致用的學術取向,而“行大道”則是姜先生為學為人為師大義向前正道而行的人生踐履。簡言之,其力在“通”,其新在“用”,其功在“道”。
《新經學講演錄》是一部似簡而深、深入淺出的學術著作,首先得有“通經”的本領。經學是中國古代的經典學問,體現著中國古代儒家學術之核心價值體系。對於經學的學習,無論是放寬至十三經,還是恪守五經之精,“通經”都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古代學者,皓首窮經一輩子,能搞通一經已經非常不易了,就可以當經師,傳後人了。《新經學講演錄》僅一冊之簡,卻要薈萃十經(五經、四書加《孝經》)之要,何其難也!如果沒有對經學整個浩繁體系的精熟深研,要駕馭好經學的當代傳承與創新這麼弘大的思想建構課題,是無法想像的。姜先生長期從事中國思想史研究,尤其是經學史的研究和教學,是當代中國經學大家、通家。自1996年起,姜先生帶領一個由35位專家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主攻經學,其成果便是于2010年出版的四卷六本《中國經學思想史》巨著,此書為學界矚目,備受尊崇,並獲第四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新經學講演錄》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將其學術心得與當代社會現實相結合的産物。姜先生認為,“經”産生於這樣的時代,當人們的精神素質尚不健全即“民智未開”的時候,卻已先進入了一個生産力水準和社會化生活較為發展的時代。“經”是歷史上被稱作“聖人”的先覺者為人們所制定的思想準則和行為規範。從本質上説,“經”體現一定民族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其作用在於維持該社會的整體性和相對的一致性,使某種社會化的生活方式能進入一種良性循環的狀態,並在此社會化生活中培養人們應有的高尚道德和精神內涵,從而成為增強其民族凝聚力的文化精神。
《新經學講演錄》 姜廣輝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新經學講演錄》一書的寫作目的,全在“致用”二字。“新經學”之“新”,不唯理論視域新、破譯思路新、研究取捨新,更在時代意識新。其最終目的是,致力於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創新運用,為“文化自信”著書立説作注解。姜先生堅持認為,儒家經典作為中國文化之“根”,這是歷史事實,是客觀實際。在現代社會,我們還要以儒家經典作為文化之“根”, 還要以儒家經典中的價值觀作為文化之“魂”。我們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無論是研究中國思想史,還是詮釋儒家經典,都要守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幾千年沉澱下來的價值信仰,同時要不斷彰顯蘊含其中的中國元素、中國氣派和中國精神,不斷總結歷史經驗,更好服務現代社會,開創美好未來。姜先生認為經學的思想體系是開放的,是發展的,是可以應用在現代和未來社會的。他指出,在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係問題上,儒學突顯“仁愛”“秩序”“和諧”的價值,這些價值對於人類是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是具有恒常意義的。針對有人提出“儒學是農業社會的精神文化、在現代工業社會已經失去意義”這樣的論調,他反駁道,難道現代工業社會就沒有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係問題?儒學所提出的“仁愛”“秩序”“和諧”理念就失去其價值了嗎?
《新經學講演錄》綜合體現了姜先生長期以來在學術研究和思想情懷上堅守的“道”。他一直走在“大道”上。一直以來,姜先生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醉心於儒家大義的價值挖掘和信仰弘揚,最近還一直在關注和思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文化路徑的重大理論問題。近年來,姜先生最大的一個學術心願,就是想寫一本總結性的、教科書式的中國文化講義,將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對中華文化的根本性價值進行概括、提煉和闡釋,並通過此書來傳播他的思想文化研究心得,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個大背景下,進行他自己關於儒學的理論再建構和思想新詮釋。用他自己的話説,就是想用普通人聽得懂的話,告訴現代中國人,尤其是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少年朋友,一些最基本、最根本卻又最重要、最必要的關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要義。在這本書當中,他就非常精彩地講清楚了很多類似問題,例如,中華民族從哪來,中華文化的“根”與“魂”是什麼,中華文化自古以來傳承的核心價值觀有哪些,我們在這個時代究竟應該怎樣去讀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等。
姜先生説,六經的確可以歷史之視角觀之,但六經所記述的歷史不是白描的、無靈魂、無精神的歷史,而是美醜是非愛憎分明的歷史,是昂揚著道德精神的歷史;歷史不能凝固于某一時代,歷史是要延續發展的。六經歌頌人類的仁愛和諧精神,嚮往太平大同盛世。六經所引導、所指示的路將是一個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
通讀《新經學講演錄》,我們會發現,這是一本對儒家經典理念進行現代詮釋的人文教材,融入了很多來自日常生活的體認,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或者可以説,這是一種大家寫小書的新做法。小書方便讀,容易懂。但要寫好、寫對小書,尤其需要由有大學問的大家來寫、來把握。這是準確傳承文化的需要,也是正確創新發展的需要。
誠如該書編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劉艷女士所言,“該書率先在學界舉起新經學的旗幟,對在新的時代如何推動經學獲得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問題作出了系統的回應與實踐”。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