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前行的紀念——《海峽評論》三十年座談會在臺舉行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1-01-04 10:26:57 | 來源: 新華社 |
“海峽評論三十年:臺海形勢與和平統一”座談會3日在台北舉行。近百名與會者緬懷為《海峽評論》付出心力的前輩,期待《海峽評論》等平臺繼續為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鼓與呼,勇往直前。
《海峽評論》由被譽為“台灣統派的一面旗幟”的王曉波于1991年1月創刊,30年來秉持“繼承台灣同胞愛國主義傳統,發展中華民族和平統一理論”的精神主旨,在台灣為中華民族和平統一和偉大復興聚合同志、勠力前行。《海峽評論》編委會表示,今後仍將牢記職志,貫徹初心,盡能竭力,勇往直前。
《海峽評論》前社長黃溪南致辭時表示,《海峽評論》創辦人王曉波教授雖然已經去世,但我們要秉持他的精神繼續把《海峽評論》辦下去,奮勇前進。
新任《海峽評論》總編輯楊開煌表示,希望有志於民族復興、國家統一的朋友,繼續以《海峽評論》為平臺,為兩岸和平統一來呼籲和獻策。
與會專家學者從政治、經貿、文化等多個方面,圍繞當前臺海形勢和國家統一等主題做了發言和交流。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張麟徵作了主題發言。她表示,2020年民進黨緊跟美國腳步,對大陸極盡抹黑;美國對臺軍售多次,雙方提升所謂“交流層次”,這些對大陸來説是非常嚴重的挑釁,給臺海帶來風險。張麟徵表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台灣問題的解決是必須邁過的坎。
台灣政治大學兩岸政經研究中心主任魏艾指出,由於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並不斷推出“去中國化”主張和政策,使得兩岸關係陷入僵局。他認為,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的經濟整合,仍是達致和平統一目標的重要途徑。
國民黨智庫副研究員劉新圓回顧了台灣中學歷史課程的變遷,她表示,目前台灣的中學歷史教育存在三個隱憂和危機。一是文化認同危機,二是台灣學子的歷史知識會弱化,三是埋下兩岸對立與衝突的因子。她説,中華文化是台灣的根,要挽救文化失根的危機,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修改課綱,並且增加歷史課的分量。
座談會由海峽學術出版社主辦,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協辦。新華社台北1月3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
相關新聞
- 2020-12-312020兩岸青年交流成果豐碩,台灣青年是愛拼族!
- 2020-12-31“陽光總在風雨後——滬臺交流回眸”展開幕
- 2020-12-30國臺辦:《昆山深化兩岸産業合作試驗區條例》將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助力
- 2020-12-30國臺辦:兩岸深化合作,台灣經濟才能有更好的前景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