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的2020年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1-01-14 16:18:42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際鐵路開通當日,一列復興號列車駛出雄安站。孫立君/攝
2020年12月22日,綏化工務段組織橋隧工人對綏佳鐵路241公里700米至800米之間的山體橋涵進行刨冰作業。吳健/攝
山東淄博至泰山的7053次公益性“慢火車”上,旅客爭相購買列車農貿大集的當地特産。張棟/攝
2020年12月12日,鄭州至太原高速鐵路焦作至太原段正式開通運營,鄭太高鐵實現全線貫通,鄭州至太原間最快旅行時間由3小時38分壓縮至2小時24分。圖為焦作車務段青年志願者為首次乘坐鄭太高鐵旅客送上吉祥物。宋京/攝
2020年12月30日,首趟昆明至臨滄的動車到達臨滄站。大理至臨滄鐵路的開通運營結束了佤族之鄉臨滄不通鐵路的歷史,與全國鐵路網聯通。圖為第一次乘坐動車的少數民族旅客,剛下動車就唱起了山歌,慶祝大臨鐵路開通運營,也為家鄉的變化高聲歌唱。楊紫軒/攝
2020年,經中國最大陸路口岸滿洲裏口岸站進出境中歐班列達3548列、324310標箱,與2019年相比分別增長35.1%、37.6%,年內首次突破3500列。果乃輪/攝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鐵路衝破重重阻礙,合力攻堅,不僅為旅客構築起守護生命的銅墻鐵壁,更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和鐵路“十三五”規劃目標,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年終成績單。
一趟趟高鐵列車如同金線綿延伸展,編織出萬千百姓的美好生活;一列列貨運班列仿佛紐帶有力拉伸,迸發出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力量。
全家福又添“新丁” 復興號系列動車組持續領跑世界
2020年立冬前,網絡上熱傳一個與復興號系列動車組相關、帶著溫暖氣息的詞——“藍暖男”。
“藍暖男”是復興號家族新成員CR300BF型動車組的昵稱,將在杭深、連鎮、貴廣、南廣、南昆、成貴、鄭太、石濟、海南東環等多條高鐵上線運營。
至此,從時速160公里至350公里,不同速度等級的復興號系列動車組全部投用,中國鐵路科技創新邁出重要步伐,以復興號系列動車組為代表的中國高鐵技術持續領跑世界。
“十三五”時期,在科技強國、交通強國的國家戰略下,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按照國家創新驅動發展要求,深入實施復興號品牌戰略,牽頭組織國內相關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創新團隊,根據旅客和市場需求,採取正向設計的原則,在高鐵關鍵裝備領域開展技術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復興號研發團隊搭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中國高速動車組技術創新平臺,系統掌握了車體、轉向架、牽引、制動、網絡等核心關鍵技術,關鍵系統軟體均為我國自主研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在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佔84%。
2016年7月,2列中國標準動車組在鄭徐高鐵進行了交會和重聯綜合試驗,創造了時速420公里的世界紀錄。
2017年6月,中國標準動車組被命名為復興號,並在京滬高鐵上線運營。2017年9月,復興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實現時速350公里商業運營,樹起世界高鐵建設運營新標杆。
2019年12月,復興號智慧動車組在京張高鐵上線運營,世界上首次實現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
目前,復興號已有CR400AF、CR400AF-A、CR400AF-B、CR400AF-C、CR400AF-G、CR400BF、CR400BF-A等13款車型,速度等級覆蓋時速160公里至350公里,編組包括8至18輛多種編組型式,可適應零下40攝氏度高寒地區等各種運用環境。全車部署2500余個檢測監測點,能夠全方位實時監測,全面保障列車安全運行。
目前,全國鐵路配備復興號系列動車組1036組,已累計安全運行8.36億公里,運送旅客8.27億人次。
客貨運輸為保障與改善民生作出新貢獻
人們不會忘記,2020年湖北武漢三大火車站曾按下“暫停鍵”,離漢通道關閉了76個日夜、1814個小時。
2020年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由350名江蘇、浙江緊急醫療專家組成的團隊乘坐G1745次列車抵達武漢站。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鐵路運輸的首支醫療團隊。
一切為挽救生命讓路。國鐵集團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快速調整相關機車和乘務交路,爭分奪秒開闢醫護人員、防疫物資、民生物資運輸的“生命通道”“綠色通道”。
落實最嚴格的站車、候乘車環節疫情防控措施;多次調整退票政策,優化退票流程,先後出臺5次免費退票、在線退票措施,累計退票2.06億張,大大減少了人員聚集,及時解除了旅客的後顧之憂;助力復工復産,按需組織開行“點對點”務工專列、學生專列;分區分級精準實施“一日一圖”……鐵路部門充分發揮全路一張網、一盤棋的優勢,穩住民心,確保旅客安全出行。
入汛後,洪峰迭起,多地告急,運輸安全面臨嚴峻考驗。鐵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牢守住高鐵和旅客列車安全萬無一失的政治紅線和職業底線,統籌謀劃、緊急部署,全力以赴保證防汛救災物資和人員運輸,用鐵肩扛起防汛抗洪的責任擔當。
陽春三月,滿載300余名旅客的“錢江源號”旅遊專列從杭州站啟程,今年全國首趟旅遊專列成功開行。
金秋十月,流動中國盡顯復蘇活力。“坐著高鐵看中國”成為一段美好回憶。
11月8日,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開工建設,國鐵集團大力發揚“兩路”精神和青藏鐵路精神,高品質推進工程建設。
一年來,鐵路始終堅持便民、利民、惠民理念,全面落實客運提質計劃,深入實施復興號品牌戰略,人民群眾出行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電子客票讓更多群眾享受到“一證通行”帶來的快捷和便利;“鐵路12306”App與“東方航空”App實現系統對接,旅客可根據意願選擇高鐵與航班組合;普速列車服務水準持續提升,部分普速列車互聯網訂餐服務上線;降低出行成本,讓利於民,對25條城際鐵路、201趟動車組列車加大票價折扣力度,實施靈活折扣的市場化票價機制;推出“靜音車廂”服務新舉措,為旅客提供更加安靜舒適的旅行環境。
貨運方面,2020年11月起,全路開展冬煤保供60天專項行動,促進全國煤炭供應穩定,全力保障人民群眾安全溫暖過冬。今年以來,國家鐵路不斷刷新裝車歷史紀錄,全年完成貨物發送量35.8億噸,同比增長1.41億噸。
為了當好拉動經濟復蘇的“火車頭”,鐵路部門持續推進煤炭、礦石等大宗貨源“公轉鐵”入箱運輸,穩定大宗貨物運輸基本盤;推行“散改集”項目,以35噸敞頂箱為主的集裝箱運輸得到快速發展;發展多式聯運,加強主要港口集疏運組織,加快重點鐵路專用線建設,打通物流服務“最先和最後一公里”;堅決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降低物流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中歐班列實現逆勢增長,全年開行中歐班列首次突破1萬列,達到1.24萬列。鐵路部門還優先運輸國際合作防疫物資,研發實施95306“數字口岸”系統,提高通關效率,積極為穩外貿、抗疫情作貢獻。
此外,中老鐵路、雅萬高鐵建設穩步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開行也超過3500列。
建成現代化鐵路強國要向科技創新要潛力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際鐵路全線開通,時速350公里高鐵連接起首都和雄安新區。
京雄城際鐵路全長91公里,設6座車站,是雄安新區第一個開工建設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應用了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科技,智慧化設計多達71項。它首次實現從設計、施工到運營三維數字化智慧管理,樹立了世界智慧高鐵的新標杆。
在大興機場站,建設者們在航站樓下方安裝了1232個減震墊,最大限度減少列車高速穿越地下隧道時引起的震動。
雄安站的屋頂自帶光伏電站,4.2萬平方米的光伏建材年均發電580萬千瓦時,每年能為這座亞洲最大的高鐵站提供30%的綠色能源。
京雄城際鐵路只是一個縮影。在多個鐵路重大工程建設規劃中,科技創新正在釋放巨大的能量。
中國鐵路破解了千米級超大跨度橋梁工程建設技術難題,鐵路建設者相繼建成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五峰山長江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大橋等一大批超級工程。其中,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設計建造技術實現了5個“世界首創”。
2020年8月,國鐵集團發佈了《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明確了“率先建成現代化鐵路強國”的奮鬥目標,讓新一代信息和智慧技術與鐵路技術融合發展的趨勢不斷加快。
未來,中國鐵路將依託智慧京張、智慧京雄等重點項目,智慧高鐵頂層設計持續優化,覆蓋智慧建造、智慧裝備、智慧運營三大領域的智慧鐵路成套技術體系、數據體系和標準體系成功構建並不斷完善,智慧鐵路技術發展路線更加明確,中國鐵路正在由高速發展階段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轉換。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鐵路科技創新高地。而未來,中國鐵路還有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根據2020年發佈的《新時代交通強國鐵路先行規劃綱要》,到2035年,全國鐵路網將達到20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7萬公里左右。20萬人口以上城市實現鐵路覆蓋,其中50萬人口以上城市高鐵通達。全國1、2、3小時高鐵出行圈和全國1、2、3天快貨物流圈都將全面形成。(記者 周偉 )
相關新聞
- 2021-01-05成績斐然!G2020號,“數”説中國鐵路發展“成績單”
- 2021-01-04好消息!復興號動車組要開進西藏啦
- 2020-12-26祖國大陸距台灣最近鐵路通車運營
- 2020-12-23京雄城際鐵路22日按圖試運行 年底開通
新聞推薦
- 習近平離京赴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對秘魯進行國事訪問2024-11-13
- 習近平的拉美情緣2024-11-13
- 丁薛祥出席“加強早期預警,共築氣候適應的未來”高級別會議並致辭2024-11-13
-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開幕2024-11-13
- 國臺辦:樂見兩岸青年常來常往、走近走親2024-11-13
- 聚焦反“獨”促統 第十七屆黃埔論壇在廣州召開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