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書屋+”助推海南鄉村振興

作者:夏鋒(海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農家書屋工程是鄉村公共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2009年,海南啟動農家書屋工程,經過十多年的實踐探索,農家書屋成為助推海南鄉村振興的一支重要力量。“十四五”時期,在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大背景下,加強鄉村公共文化建設事關改革開放的大局。農家書屋有條件、有責任打造成為海南自貿港的一張亮麗名片和美麗鄉村的文化地標。

 

1.打造農家書屋的海南模式 

 

十多年來,海南農家書屋採取“兩條腿走路”的發展路徑,初步實現了傳統農家書屋的提質增效和升級版“鄉村美麗書屋”建設。農家書屋有了新內涵、新機制、新模式。

 

一是以“農家書屋+”為路徑推進傳統農家書屋提質增效。農家書屋就是設在農村、專為農民服務的“小圖書館”。隨著“十三五”時期海南行政村文化室的全覆蓋,農家書屋基本都遷至人口相對集中的村文化室,配備了圖書、報刊、音像製品,解決了農民群眾“借書難、看書難”問題。但由於書屋功能單一,書籍更新慢、不合口味,以及多數農民還沒有閱讀習慣等問題,農家書屋的實際利用率並不高。針對現實問題,海南給農家書屋做加法,鼓勵農家書屋和基層各類設施、場所、項目相結合,通過“農家書屋+村郵站”“農家書屋+電商平臺”“農家書屋+美麗鄉村驛站”“農家書屋+婦女之家”“農家書屋+殘疾人閱讀平臺”“農家書屋+扶貧夜校”“農家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等共建模式,推進農家書屋提質增效和延伸服務。從實踐看,海南的農家書屋已從單一的閱讀功能向綜合服務平臺轉變,新功能的注入讓農家書屋動起來、活起來、用起來。例如,海南推動“農家書屋+村郵站”資源整合,村民不但可以在農閒時間到農家書屋看書學習,還可以到文化村郵服務站辦理交水電費、電話網絡費等業務,成為便民服務的窗口。

 

“農家書屋+”助推海南鄉村振興

 

讀者在海南鳳凰九里書屋閱讀。資料圖片

 

二是按照“政府+企業+村民”的模式打造農家書屋升級版——“鄉村美麗書屋”。如何提高可持續運行能力是農家書屋高品質發展需要破解的難題。經過近幾年探索,海南初步形成了“政府+企業+村民”合力建設“鄉村美麗書屋”的模式。各級政府在加大資金、政策支持的同時,在體制機制和管理模式上不斷創新,鼓勵企業、社會閱讀服務機構、志願者、村民等社會力量參與“鄉村美麗書屋”建設和管理。升級版的鄉村書屋大都設在環境優美的鄉村、漁村,除承擔村民的公共閱讀服務外,兼具經營性的旅遊休閒、文化服務等功能,成為美麗鄉村不可或缺的文化場所、文化空間和旅遊休閒驛站。書屋由公司或合作社等經營實體建設,人員和管理由公司負責,政府對提供的公共服務給予一定支持。例如,在瓊中鄉村建立的“盒子書房”,成為當地孩子們的“第二學堂”,也成為背包族的旅遊打卡地。“鄉村美麗書屋”正在努力尋求公共文化事業和市場機制的有機結合,實現農家書屋“一家獨辦”向“合力共辦、共建共享”的轉變。

 

三是初步形成“兩條腿走路行穩致遠”的發展格局。海南的農家書屋已初步實現了公益性和商業性的融合發展。一方面,“農家書屋+”作為惠民工程,其基本閱讀屬性沒有丟,而且綜合服務功能得到增強。另一方面,著力在增量上做文章,打造農家書屋升級版。“鄉村美麗書屋”保留了傳統農家書屋的共性特質,又突出特性,運用市場化機制激發商業價值,鼓勵文化創意公司主導運營,挖掘出書屋的産業功能,建設美麗鄉村的文化地標。例如,萬寧市萬城鎮聯星村溪邊小學旁的“溪邊書屋”,其創辦者牽頭以村裏的三角梅合作社為書屋建設主體,與周邊三角梅風景長廊連為一體,既成為村民特別是孩子們的課外閱覽室和公共文化活動室,也向遊客提供餐飲、民宿和閱讀文化講座服務。

 

2.發揮農家書屋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鄉村振興,文化先行。海南探索農家書屋的新發展模式,在助力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農家書屋+”助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海南用好“農家書屋+”,增加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配備“農味兒”的精神食糧,滿足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為鄉風文明注入源泉活力,成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傳達黨和政府聲音的重要陣地。例如,黨的十九大一閉幕,海南就撥專款為農家書屋購置黨的十九大文件及學習輔導讀物,實現了全省2695家農家書屋黨的十九大相關讀物全覆蓋。

 

“農家書屋+”助推海南鄉村振興

 

三亞西島漁村海上書房。資料圖片

 

二是“鄉村美麗書屋”助力全域旅遊建設。海南提出要加快全域旅遊建設,做到“處處有旅遊、行行加旅遊”。“鄉村書屋+鄉村旅遊”模式,以基層閱讀、鄉村旅遊為銜接點和主要發展陣地,將“鄉村書屋”融入全域旅遊,打造新型文化旅遊深層次閱讀空間,滿足消費者對旅遊産品附加值的轉型升級需求,增加了遊客旅遊體驗,提高了“鄉村書屋”的利用率。例如,三亞西島的3艘“海上書房”,集海上圖書館、沙龍空間、兒童閱讀活動室于一體,聯合全省四家書房推出耕讀者旅行路線;海口的“火山書吧+人民騎兵營”由閒置荒廢七年的嶺西小學改建而成,打造集旅遊、自行車運動、農業展示、教育于一體的創新型經營項目。這種模式既滿足了經營性實體對提升文化檔次、踐行社會責任的追求,也解決了農家書屋公益性項目長效發展問題,帶動了海南全域旅遊的發展。

 

三是“鄉村美麗書屋”助力返鄉創業和扶貧富民。海南“鄉村美麗書屋”的創辦者多為富有情懷、有創業激情的年輕人。他們把鄉村作為天然的創意空間,以山、海、河、村莊為道具和素材,以“鄉村書屋”為載體,深挖鄉村歷史文化內涵,把文化種子和創意元素植入美麗鄉村。“溪邊書屋”“海上書房”“火山書吧”“盒子書房”“大石嶺書房”“鳳鳴書屋”,一座座有品牌、有特色、有溫度的書屋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贏。例如,“盒子書房”“海上書房”的創辦者秦加一,是瓊中返鄉創業者。她探索“半公益、半商業”發展模式,把文化創意元素注入書屋,除了幫助村民梳理歷史文化,提升文化自信,還幫助村民策劃文創産品,提升本地農産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就業和增收。

 

3.多舉措加快海南“農家書屋+”建設  

 

“十四五”是加快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關鍵時期。以農家書屋為平臺和載體,服務基層群眾公共閱讀需求,提升鄉村旅遊文化品質,帶動鄉村文化旅遊産業發展,增強廣大村民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和鄉村振興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需要從多方面繼續發力加快海南“農家書屋+”建設。

 

一是把“鄉村美麗書屋”建設作為優化海南營商環境、打造鄉村文化客廳的重大任務。文化軟實力是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標誌。吸引國內外投資者、總部企業、國際化人才參與海南自貿港建設,既需要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也要加快建設多元包容的文化軟環境。文化軟實力一直是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短板。“十四五”時期應繼續做強做精做特“鄉村美麗書屋”,打造美麗鄉村的文化客廳;在此基礎上,將鄉村文化客廳擴展到園區和國際化人才聚集的場所,打造高品質的公共文化空間,形成優化營商環境的長效機制和集成合力。

 

二是加大對“鄉村美麗書屋”的支持,完善多元主體供給機制。“鄉村美麗書屋”給鄉村居民帶來了很多福利,但創辦者和經營團隊也面臨很多困難。有不少有情懷的創辦者,在經營“鄉村美麗書屋”時,都苦於商業項目收入難以補齊公益書屋的支出成本。“十四五”時期,海南各級政府應繼續加大對“鄉村美麗書屋”運營發展的資金、財稅、土地、設施等多方面支持,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形成多元主體共建共享發展模式,實現“鄉村美麗書屋”的可持續發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