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圓幸福是春晚最濃的年味兒

作者:黃華(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又是一年新春到。每到這個時候,“春晚”就成為人們茶余飯後繞不開的話題。從央視春晚一枝獨秀到各地方衛視春晚、詩歌春晚、少兒春晚等類型百花齊放,電視春晚的藝術形式誕生至今,已走過三十多個年頭,成為一代代海內外華人過年記憶中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即使在如今娛樂資源極大豐富的時代,春晚仍是春節期間不可或缺的文化景觀。面對當下不斷變化的創作環境,如何在時代洪流中守正創新,在眾口難調的社會中尋求“最大公約數”,是新時代春晚創作者面臨的艱巨任務。尤其是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勢依然嚴峻的當下,如何在為觀眾奉獻別出心裁的視聽盛宴、營造熱烈濃郁的節日氣氛同時,凸顯時代主題,發揮凝心聚力的作用,更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團圓幸福是春晚最濃的年味兒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1網絡春晚劇照。 資料圖片

 

團圓幸福是春晚最濃的年味兒

 

2021湖南衛視春晚劇照。 資料圖片

 

團圓幸福是春晚最濃的年味兒

 

1.演員與觀眾“雲”端互動

 

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生活各領域都造成了深遠影響,電視文藝創作也面臨著疫情帶來的全方位挑戰。2020年春節期間,應疫情防控需要,包括晚會在內的很多電視節目都做出調整。比如,湖南衛視臨時推出“元宵一家親”特別節目,取消現場觀眾,設置一排排螢幕組成的“彈幕墻”來彌補互動缺失問題,觀眾可以在芒果TV通過“實體彈幕”參與互動。這種“雲”端互動的理念迅速被廣泛應用於各大晚會的創作當中,也包括2021年的春晚。

 

2021年央視春晚首次採用“雲”傳播方式,將現場觀眾和“雲”觀眾、“雲”演員和春晚連接起來:因疫情無法到現場演出的“雲”端演員通過提前錄製的視頻參與演出,與現場演員密切聯動;現場新媒體背景墻設置154塊擁有獨立通道的螢幕,同步接入154個信道呈現,使“雲”觀眾參與互動。吉林衛視春晚也嘗試以“錄播+直播”的形式,把電視端和網絡直播間結合,觀眾通過掃描電視晚會的二維碼參與網絡直播間的互動。還有諸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1網絡春晚等,直接通過視頻網站、直播平臺等媒介上線,與觀眾“雲”端相見。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雲”傳播成為電視文藝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加速了這一進程。網絡技術升級打破了電視文藝單向傳播的局限,將晚會“現場”延伸至“雲端”。通過即時互動,以往“隱匿”在螢幕後的觀眾變成“可見”甚至“積極參與互動”的狀態,以留言、現場連線等方式推進節目進程。這種“雲”上的相聚,打破了地理空間的區隔,使晚會、演員、觀眾的關係更為緊密,更容易營造節日的狂歡氣氛。當然,作為一種新的運作模式,“雲”傳播還有很多亟待開拓的空間。比如,如何讓以虛擬化身形式出現的觀眾通過遠程方式更密切地參與到節目中來,如何利用AR、人工智能等技術讓觀眾獲得更豐富逼真的視聽體驗,都是創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課題。

 

2.就地過年營造“家”的氛圍

 

在呈現蓬勃向上的繁榮景象、烘托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同時,春晚在重大的時代主題、歷史事件、時間節點面前也從不缺席,勇於承擔凝聚社會共識、疏導民眾情緒、彰顯時代精神的文化引領作用。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央視春晚節目組應時而動,推出情景報告節目《愛是橋梁》。這是央視春晚歷史上準備時間最短的一個節目,卻成為當晚的一大亮點。相關數據顯示,該節目以9827萬次的播放量成為除夕夜快手播放量最高的短視頻。有網友評論道:“我們從這個‘非常之舉’中感受到春晚乃至全國人民對抗擊疫情一線工作者的關注和支持。”可見,切中社會關注焦點,節目可以激起民眾強烈的情感共鳴,發揮強化社會內聚力的重要作用。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抗擊疫情、脫貧攻堅等主題,如何在營造祥和節日氛圍的同時,又把偉大的扶貧和抗疫精神有機融入高品質的節目中,是今年春晚創作者們都在努力的方向。比如,央視網絡春晚以青年歌手一曲《山河無恙在我胸》向抗疫英雄致敬,表達年輕一代的時代責任感;吉林衛視春晚安排吉林省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合唱《朋友別哭》,喚起觀眾對各地醫療人員馳援湖北的記憶;湖南衛視春晚則設置為因抗疫任務推遲婚期的新人補辦婚禮的環節,還用短片拍攝的方式讓現場鄉親與扶貧幹部互動,專設沙洲村分會場,讓歌唱演員到村裏,用歌聲陪伴村民們共同迎接春天的到來。

 

為響應“就地過年”的號召,今年很多家庭天各一方,無法像往年那樣團聚。如何利用春晚節目營造“家”的氛圍,撫慰人們的鄉愁顯得尤為重要。天津衛視將推出以“家和傳承”為主題的相聲春晚,讓幾代相聲演員匯聚一堂,分享父子親情、師徒恩情的背後故事。湖南衛視春晚則提出“不管回不回家,都要好好過年”的情感訴求,用實景和大屏的巧妙組合呈現具象化的春節生活場景。

 

在社會發展背景下展現個體的人生悲歡和他們為夢想奮鬥的砥礪前行,往往能使那些關於時代精神的講述落到實處,更具感染力。創作者深諳這一點,紛紛從小處著眼,把守望相助、積極樂觀的扶貧事跡和抗疫精神注入一個個反映凡人小事的節目中去,以真實打動人,以真情感染人,為全國觀眾帶去溫暖、力量和希望。

 

3.喚起海內外華人對故鄉和祖國的文化認同

 

直播、短視頻使觀看春晚的方式越來越便捷。2020年除夕當晚,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00家媒體對央視春晚進行了直播報道。直播期間,通過電視、網絡、社交媒體等多終端多渠道,海內外觀眾總規模達12.32億人。其中,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294家主流電視臺、電視和新媒體對春晚進行實況轉播或摘播。這只是春晚文化出海的一個縮影。

 

多年來,春晚弘揚傳統文化,展示各地年俗,凸顯家國情懷,讓懷著對親人的思念之情的海外遊子與親友“雲團圓”,喚起了他們對故鄉和祖國的眷戀和嚮往。不少華人藝術家也通過春晚的舞臺,抒發愛國之情。可以説,春晚已成為海外華人獲得文化認同感的重要來源,連接全球華人心靈的一條無形精神紐帶。不僅如此,春晚還讓越來越多非華裔外國人領略到中國年的獨特魅力,由此對中國文化産生了濃厚興趣。這表明,通過全媒體融合傳播,春晚已成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形式。作為當代中國綜藝節目史上影響力最大的節目形態之一,春晚理應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智慧,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隨著多渠道播放平臺的搭建,春晚將在國際舞臺上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傳播範圍擴大了、受眾關注度提升了,接下來創作者應在提高海外觀眾的接受度和美譽度上做文章,著力於把話語邊界最大化,贏得最廣泛觀眾的情感共鳴。這意味著春晚不僅要講好中國故事,還要講好全人類共同的故事,在以我為主的基礎上,把中國的命運放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角下去看待、講述。將心比心,才能打動更多人。

 

總之,從傳播技術革新到節目形態突破,再到創作理念改變,春晚彰顯時代精神,弘揚主旋律,向世界傳達中國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價值,為新常態下主流電視文藝節目的創作做出了有益探索。

標簽: